第2章(3 / 6)
很简单粗暴,In Studio的首席叶南平给该车企的对标品牌拍过商业大片。
广迪的AE是前年从奥美跳槽过来的,在奥美的时候就代表公司不只一次询过叶南平的价。叶南平个人日薪二十万,制片人、摄影助理费用等另算。
而且叶南平一向强势,找他拍片,造型、修图这些都得由他本人的团队完成,不然免谈。这样七七八八加起来,找他拍一张KV的总执行费用五十万起。
那还是两年前的价。
既然甲方说了不差钱,那广迪自然大胆去询价了。
可压根没等聊到价格层面,就被拒了:“不好意思,我们这边没档期。”
广迪很快给了备选方案,世界上拍车最好的摄影机构之一Staud Studios飞过来的德国摄影师,性价比都要比叶南平这种国内的腕儿高。
可甲方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叶南平压根不是没档期,只不过找了个借口不想接。这么一来二去,广迪若仍旧请不动叶南平,那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了。
叶南平瞧不上的品牌,对广迪来说可是爷,广迪上下都急了,改方案、找人脉、提预算,加上海外取景和海外执行,几十万的单子硬提成了几百万。
底层员工辛晚成听着这帮神仙打架,没别的感受,只觉得叶南平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
回学校参加完毕业答辩后,辛晚成和商瑶负责把寝室四个人的专业书打包卖给收废品的。大学四年就这么在一地狼藉中划上真正的句点。
她和商瑶赤脚坐在地上,旁边放着硕大的编织袋,每本书都先过一遍手,再确认哪些是要卖的,哪些得留着。
《新闻学导论》,扔。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扔。
杂七杂八的试卷,那更该扔了。
编织袋都快装满了,辛晚成随手把试卷扔进编织袋,试卷又掉回了她脚边,辛晚成捡起它,准备团成一团再扔,手却定住。
她终于知道“叶南平”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
手中的这张试卷,最后一道大题配了张战地照片,让考生做详细的新闻图解。她那道题空着,一个字没写,气得导师卷着这张卷子敲她脑门。
这张战地照片,出自一个叫“叶南平”的摄影师之手。
这人最早也是新闻出身,做过战地记者,当年他在叙利亚拍摄到的这张照片,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