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梅家,还可以作为(2 / 3)
年再不回南京;为了梅拾璎,老奶奶自食其言,还要舔着老脸去求人?
“奶奶,拾璎怎能劳动您大驾?……您这把年纪,身子骨怎能经得住折腾?”梅拾璎极力劝阻。
“丫头,你这样说,跟我这老太婆见外了。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的。奶奶不忍心,让你孤单一人,落得孤苦伶仃……;”陈老太哽咽道:“若没将你安排好,我哪有脸去见你爷爷?”
“奶奶;……”梅拾璎极为感动,不知何语言表达;眼里酸楚,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淌下来;……
“丫头,你先别感动,奶奶也不知行不行呢;……”陈老太抚着她后背;说道:“丫头,奶奶想着,你爷爷要是活着,他见你这样,会怎么做?……所以,你心里别难过,别背包袱;……朝好道儿想就是!明儿一早我们启程,你好好准备着。”
……
第二天清晨,老太太让车夫大志驾好马车,她和拾璎一起上车启程。
榕树山庄偏远,要坐一阵子马车,到县城再坐汽车。老人家怕颠簸,大志赶着往南到江边,将马车寄存在一处人家。几个人登上了船,顺长江航道到了南京。
老人家的到来,梅家人心里着实吃惊。看着老人家精神矍铄,没有不赞叹感佩的。
梅公馆的前院大门依然紧锁着;一家人仅居住着逼孓的后院。居委会有人不时来清查户口,整理材料,问一些问题不敢不答。
大家战战兢兢的,不一定什么时候,又来一个别的政策;……很有可能压倒梅家的政策。大家都很谨慎小心,诚惶诚恐等待着。
老太太饱经风霜,她有一种预感,梅家的好光景,真回不来了。她心里越发着急,急着实现心里的愿望。
大志每天陪她进进出出;也不带别人。拾璎想跟她去,老人家也不让。
老太太见了几个人;对方见到她,客客气气的,很尊重她。但是,听说要给办事,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这个时候,谁敢冒这个头?尤其,读书人嘴上说得好,真要做事胆小如鼠。
唉,人一走茶就凉;老人心里悲哀,哀叹世风日下。
老人家想来想去。最后,找到了邱先志。
“老夫人,什么风将您吹来了?”邱先志见到她,颇为意外;“您老这么大岁数,怎不在榕树山庄,我可以过去见您啊!”
“小邱,竟说好话安慰我;……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