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国内的重视(4 / 7)
直白的说法,“这么说吧,在这些部位,国外零部件大概能用半年到一年,国内的同样零部件只能用三个月。而我们重新制造的这批零部件,起码可以三到五年不需要维修更换……”
“差别这么大!”袁处长这次听懂了,当即惊呼起来。“
不只是时间的问题,还有生产线停机更换,导致的钢炉熄火……你总不能这边生产线停机,那边还在继续冶炼吧,炼出来的铁水、钢水,你倒哪?所以一旦连铸生产线停机,钢炉也要熄火,这就不只是冶炼过程断了,就连钢包也会损坏!你要三个月就来一次,那这个损失最终会有多大?”白云天认真地将关键零部件的重要性,给他科普了一下。
袁处长表情变得非常严肃,认真地点头:“那这个……”
“我知道我知道,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嘛,已经给你们了。这次提交的技术里,从材料制备、到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的全套工艺都有。”白云天哈哈笑着,抢在他问以前就回答道。在
这些基础技术上,他从不藏私。钢
铁城产业链虽然建成,但规模太小、专业范围太窄,只能集中在少量尖端核心产品上,大量的初级、中级半成品及零部件,依然需要国内给予支持。
这对国内的技术要求,也同样不低。他
总不能奢求秦朝的工匠,可以为战列舰提供合格的零部件吧。你
要人家充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那就必须要为人家提供可以满足产业链需要的冶金技术、生产线设备、材料配方等一系列基础的生产技术。
只有国内的技术实力足够强大,才能满足钢铁城发展需要,充当坚实的后盾。
否则就是妄想。要
不是怕步子太大扯到蛋,他都想一股脑把二十一世纪中页级别的科技资料塞给国内,帮助国内来个跨越式发展,一步就跨越数十年科技代差。
到那时,冶金、化学、电子、机械制造等各方面技术水平,才堪堪能满足他初步的星际殖民需求。“
那就好,那就好。”
袁处长讪讪地附和着笑了两句,便转过话题:“钢厂的生产能力怎么样?”
“一期工程原本计划的是年炼铁三百万吨、钢三百万吨。不过因为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加上我们对设备的部分改进,最终产能可能比当初预计的要高很多,大概能达到年产铁五百万吨、粗钢五百五十万吨左右。”白云天一副意外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