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徳汶第统一(4 / 6)
地。
部分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业,也由中华制造外派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力,组建了数千个配套工厂。
这一举措,在完善中华制造产业链的同时,也将数十万当地人纳入了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消化吸收,让过半数的当地人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华制造的工作而谋生,有力地稳定了徳汶政府对全岛的控制。
徳汶的发展就像风一样,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又是两年的发展,到2003年底,徳汶的总人口首次超过五百万,其中百分之六十七为国内过来的华人。
徳汶岛四条蜿蜒平缓的内海,行驶着数以千计的近海运输船,如同流通的血液,将岛内各处生产的物资运往各个工厂,让整个徳汶岛充满了勃勃生机。
一座座新城镇拔地而起,大多矗立在沿海平原带,少量位于近海盆地。
大批山民响应政府号召,从山区搬出,汇聚到一个个新城市之内,接受劳动技能培训之后奔赴一个个岗位,为其繁荣、建设挥洒汗水。
四年时间的钻山开辟隧道,让内陆交通建设初见成效。
一条贯通东西的主干铁路及几条南北向的支线铁路,将徳汶岛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
尽管如此,在铁路旅客看不到的地方,遍布全岛的山洞隧道建设步伐依然仍然在疯狂进行着。
在徳汶岛中心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群山内,一座座大山被钻穿,掏出上下左右纵横的隧道、宽广的洞室,甚至内部还有能行驶重型卡车的多车道公路、铁轨等交通系统。
一盏盏le灯将山洞内照得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一条条通讯线路、网络线路、电力线路,一个个无线通讯基站遍布每一个洞窟,让人在任何一座山腹都能接收到稳定的通讯信号,畅通交流。
一个个精密电子厂、芯片厂、制造厂、研究所、生活区、商业区、娱乐区,分散在不同的山腹地底。
数十万新人在此生活、工作,为中华制造重现核心科技、制造关键设备。
在徳汶明面上的五万政府军之外,山腹内还隐藏着十五万全部由新人类组建的部队。
与公开只配备少量老旧坦克、战车等重武器,其他均为轻步兵装备的正规军不同,山腹内的部队全部是以外骨骼为支撑、由强化合金装甲全身防护的动力步兵。
这些动力步兵依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