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运气不错(3 / 4)
核潜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往往被美军攻击核潜艇尾随跟踪。为了对付屁股后面的美军潜艇,苏联的潜艇指挥官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疯狂伊万”的回旋机动战术,即战略核潜艇随机进行突然转向,用侧舷声纳阵或者拖拽声纳探测后方海域,回旋一圈后回到原来的航线上。美军潜艇采用的战术就是立即停车,不发出一点噪音,等到苏联潜艇回到原来的航线上之后,再加速跟上去。
问题是,发现敌艇转向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因为声波在海水中的传递速度在每秒一千五百米左右,“鲨鱼”号在“北卡罗来纳”号后方十五海里,也就是二十八公里,所以“北卡罗来纳”号转向后大约十九秒,“鲨鱼”号才能做出反应,而“鲨鱼”号在航行中发出的噪声将在十九秒之后到达“北卡罗来纳”号所在位置,所以只要“北卡罗来纳”号的转向半径足够小、转向速度足够快,就能将部分侧舷朝向“鲨鱼”号,接收到“鲨鱼”号发出的噪音。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幅度缩短跟踪距离。
冷战期间,苏联海军没有为战略核潜艇普遍装备拖拽声纳,美军潜艇往往把跟踪距离缩短到几公里、甚至几百米之内。因为潜艇又无法在停车后立即停住,所以美军潜艇跟得太近的话,很容易被吸入苏联潜艇的尾流。在长达数十年的海下对抗中,美苏潜艇发生了数十次海下碰撞事故,大多由这个原因造成。
对付有拖拽声纳的潜艇,这种办法就用不上了。
核潜艇上的拖拽声纳,施放长度达到数公里。跟得太近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拖拽绳缠住。
面对这个几乎无解的难题,周渝生只能希望美军潜艇在转向的时候不要加速,而且转向半径尽可能大一些。
只要美军潜艇转向时的角速度不太大,就无法接收到“鲨鱼”号停车前发出的噪声。
这次,周渝生非常幸运。
孟广阳发出“北卡罗来纳”号转向的警报后,周渝生立即下令推进器停车。
“鲨鱼”号没有立即停住,在惯性作用下向前航行了数百米。万幸的是,两艘潜艇离得足够远,尾流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转向速度多少?”
“每秒零点五度,”孟广阳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转向半径三点五公里,差不多是拖拽声纳长度的一半。”
周渝生长出口气,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其他几名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