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灾难的源头(2 / 4)
期,而围绕着两颗恒星运转的只有一颗行星,而且是一颗接近临界质量(即具备内部核聚变的最低质量,这也是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气态巨行星,因此不可能有文明存在。第二个星系是一个单行星系统,只是唯一的恒星是一颗脉冲星,围绕其运转的三十三颗行星中,最近的一颗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要遭受十七次脉冲辐射,最远的一颗也要在二十三个轨道周期内遭受一次脉冲辐射。强脉冲辐射,使得这些行星上一片死寂,甚至连大气层都没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了。要知道,在宇宙中,脉冲星发出的强脉冲是仅次于黑洞的第二大生命杀手。
直到来到第三个恒星系,也就是出发大约一百三十年后,“安妮公主复仇”号上的探险家才有了收获。
此时,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安妮公主复仇”号了。
要知道,在“安妮公主复仇”号出发的那一年,总共有一百三十八万艘探险飞船从各个殖民地出发。如果按照地球年计算,相当于每天有大约三千艘探险飞船出发,平均每小时有一百多艘。
在随后的一百三十年里,人类又派出了大约三亿艘探险飞船。
“安妮公主复仇”号,只是为数众多的探险飞船中的一艘。
如果把之前出动、还没有返回的探险飞船算上,“安妮公主复仇”号只是探险飞船大军中的四亿分之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
比人类在蒙昧时代的彩票中头奖的概率都要低。
当时,在人类文明的资料库里,与“安妮公主复仇”号有关的,只有一个名字、一个官方编号、一段探索航线记录,以及通过量子通信系统每一年更新一次的航行数据,而且这些数据都储存在一台巨大的超级电脑中,只是四亿份相似数据中的一份,而且肯定不是最显眼的那一份。
所幸的是,每一名船长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要知道,在“安妮公主复仇”号出发的时候,人类已经掌握了思想复制技术,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让宇航员掌握必须的知识,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把一些极为重要的指令永远铭刻在宇航员的脑海里。
到达这个被称为“水瓶M”的星系后,“安妮公主复仇”号开始按计划活动。
当然,主要就是探索该星系的基本情况。
从性质上讲,“水瓶M”是一个与太阳系非常相似的恒星系。在最外围是由一些远彗星与稀散气体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