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文明的上帝(3 / 4)
面回答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从概率学上讲,人类文明每经历一次宇宙战争,可用的资源就将减少,而探险的规模却得扩大,结果导致为每一次探险投入的资源大量减少,分配到每一艘探险飞船上的资源也就大大减少。
显然,到最后,根本就造不出足够多的探险飞船了。
到此,由重新回到了资源的问题上。
仅有能源、没有资源,探险活动根本无法持续下去,人类也就无法持续扩张下去,最终仍然是灭亡。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时,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极为疯狂的办法:人为改造恒星。
要知道,通过对太阳系的研究,科学家早就发现,现在的太阳,实际上已经是两次生死轮回之后的样子了,而最初的太阳极为庞大,也许只存在了一千万年,就因为物质消耗速度太快而坍塌爆炸了,重生后的第二颗太阳,依然比现在的太阳大得多,大概存在了十亿年到二十亿年,最终仍然因为物质消耗太快,在坍塌后爆炸。第二次重生之后,才是现在人类看到的太阳。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太阳系里有大量重元素。
在理论上,除了宇宙大爆发初期之外,只有超新星在坍塌爆炸的时候,所产生的压力与温度,才能生成这些重元素。
由此,科学家就提出,为什么不能人为制造超新星爆炸?
当然,得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比如一颗质量巨大、且处于不稳定期的恒星,然后以人为手段使其提前坍塌爆炸。
在理论上,这绝对行得通。
事实上,就算没有人为干预,那些能够在坍塌爆炸中产生重元素的恒星,其存在时间也肯定在一千万年之内。虽然在宇宙中,一千万年非常短暂,但是对人类来说,一千万年却过于漫长。
也就是说,人类不可能等到这些超级恒星自然坍塌爆炸。
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之后,科学家不得不承认,引爆一颗超级恒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恒星爆炸后的产物。
要知道,超级恒星在爆炸之后,将在爆炸区域内形成数百亿度的高温离子云,而这绝对是人类活动的禁区,人类掌握的任何科技手段都无法确保飞船在此环境下存在,也就不可能进去收集大爆炸的产物了。更要命的是,高温离子云将存在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然后才会缓慢降温,并且在降温的时候,逐渐凝结成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