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电影的时代(三)(4 / 4)
”凯蒂说,“只是你看看……我的天呀,怎么会有这么长的队伍?这队伍怕是要排到曼哈顿外面去了吧?”
……
同样的情景也在克利夫兰,在费城,在哥伦比亚特区,在巴黎,在里昂,在法兰克福,在柏林,在罗马,在都灵,在所有上映的城市中出现。
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始报道《安妮日记》这部有声电影所掀起的狂潮。而在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城市中,也都发生了针对英国的游行示威。比如说在巴黎,虽然警察严阵以待,但是充满了正义感的巴黎市民,还是用弹弓呀,抛石带呀什么的,弄得大英帝国驻法国大使馆几乎连一块完整的窗户玻璃都没有了。柏林人民则宣布,绝不向英国大使馆出售任何商品,搞得大使馆的家伙出门去买东西都不敢露出了英语的调调,而罗马人民更是针对英国外交人员采取了一些更为巧妙的斗争方式。比如说英国大使馆出来采购物资的人员,总是一到闹市区,就发现总有人喜欢挤过来,然后,他们就发现,钱包不见了。口袋里还多了一张纸条:“这是在为安妮复仇!该死的英国佬,下地狱去吧!”电影这种宣传方式第一次显示出了巨大的,震撼性的力量。
在这样的民意的压力下,德国政府,荷兰政府,意大利政府,比利时政府,美国政府,甚至还包括为了对抗德国,而几乎一头倒进了英国人的怀里的法国政府和为了对抗美国,而和英国穿一条裤子的西班牙政府都站了出来,要求英国政府同意他们向英国位于南非的集中营排出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