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毒气(3 / 4)
特勒已经戴上了防毒面具,然后他睁开眼睛。立刻钻进了战壕中的防炮洞。为了防御可能的毒气,士兵们自己对防炮洞进行了一定的改装。他们给这些防炮洞配上了厚厚的羊毛毡的门帘,钻进去,把门帘放下,四边压好,再浇上水,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挡住不少的毒气了。
希特勒在洞里面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这期间,英国人的炮击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英国人的炮弹大多落在他所在的阵地的后方。希特勒知道,这是英国人在用炮弹隔离一切可能的增援。这种浪费炮弹的做法在从前听着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在如今的战争中,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常规的手段了。
两个多小时后,英国人大概觉得阵地上的德国人应该已经不行了,于是开始派出士兵进攻。于是希特勒他们又被从防炮洞里面赶出来,准备战斗了。
英国人都穿着很厚的全身防化服。这使得英国人的行动非常的不灵活。而这个时候,德军这边的大炮也响了起来。在炮兵方面,尤其是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德军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德国人这边有更发达的铁路,依靠着临时铺设的铁路,德国人将大量的大口径巨炮也投入到了战斗中。在战场上,法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他们的火炮中3寸炮占了绝大多数,相形之下,6寸以上的火炮就要少不少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德国人的工业规模更大,也是战术思想的不同造成的。相比更依赖于铁路和汽车的德军,英国人法国人这更信赖骡马一些。而骡马可拉不动3寸以上的火炮。
于是希特勒就看到,一团团的火球在英军的进攻阵列中爆炸开来。依据火球的大小,希特勒能轻而易举的判断出那些是100炮的,哪些是150炮的,哪些是更大的203毫米炮的,有时候,偶尔还会有一两个更为巨大的火球爆开了,那是280口径列车炮射出的炮弹。
在东方,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做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因为据说老兵可以凭借着炮弹的呼啸声,来判断炮弹会落在那里,于是知道怎么躲避,相形之下,机枪就难对付多了。但是这种说法,在欧洲却是行不通的,因为欧洲战场上大炮的密度实在不是东方能比的。在每一个瞬间,都有很多发炮弹落在地面上,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轻易的让你躲开炮击的地方。事实上,即使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自从一战之后,炮兵给敌人造成的伤亡就超过了步兵。(而中国军队,是直到上甘岭才做到这一点的,而到了松毛岭,步兵打死的越南兵甚至赶不上炮兵轰死的零头了)更不要说,在这个时空里,因为史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