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发展方略(3 / 5)
孙百里答道:“当然是税收和田赋了!只是福建山多地少,田赋指望不上,而工业也基本上没有,税当然也无从收起了。”
杜周南胸有成竹地说:“孙专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撇开田赋不谈,单纯就税收而言已经可以有所作为了!”随后他详细地解释道:“政府的税收一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关税、盐税、工业品的出厂税。福建省本来就拥有丰富的出口商品资源,茶叶、丝绸、瓷器和桐油都有一定的产量,只要大力整顿海关、修建码头、打击走私,就关税这一块每年就可以增加几百万的收入。至于盐税方面,目前有些私人投资在沿海晒盐,规模很小并且大都以走私的方式销售,基本上收不到税。如果由政府牵头开办几个较大规模的盐场,晒出来的盐巴由军队武装押运,只要送到湖南就可以获利一倍以上。开办盐场基本上不要什么设备,只要挑选合适的地点,由足够的人手就可以了,而这条商路一旦打通,湖南乃至贵州的大量出口物资肯定会源源不断的沿海的几个港口发往海外,这样一来不但盐税会大大增加,连带着关税也会增加很多。最后是产品税,由于基础过于薄弱,而建设工厂的周期又比较长,短期内的效果不会很明显,但是可以优先开办一些见效比较快的工厂,像蔗糖厂,火柴厂等等,通过样板效应来鼓动有钱人来投资,只要政府大力扶植肯定会见到效果的。”
听了他的一席话,孙百里顿感茅塞顿开,感慨地说:“杜先生不愧是学经济学的,经你这么分析一下,形势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
杜周南笑着说:“福建虽然山多地少,但是物产丰富又毗邻大海,拥有这么多的良港,本来不是特别贫瘠的地方,只是近几年战乱过于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土地荒芜,导致经济衰退。现在十九路军接管了这里,战乱有望结束,所以只要方法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财政收入肯定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孙百里高兴地说:“杜先生能不能拟定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和预算,和大家讨论一下!”
杜周南立刻回答:“我来漳州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现在就可以讨论!”然后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册子,递了过来。
孙百里接过来后不放心地问:“你没有到这里了解情况,怎么能因地制宜地制订计划呢?”
杜周南解释说:“我回国后在广东潮阳作过一任县长,那里的情况和这里非常相似,所以收到蔡廷锴先生的邀请函后,我就打听了一些福建的情况,制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