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事变前夜(2 / 4)
后,语气轻松地说:“我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居然把你这个堂堂行署专员难成这样!”
孙百里喜出望外地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杜周南不紧不慢地说:“可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依旧按照军队的编制搞成一个团,然后购买一些工程设备,专门修桥铺路,建设厂房,当然也可以配合工兵部队参与构筑工事,不过同样要收费,对外就叫工程公司。这样他们既能自食其力,又不会威胁治安。没事的时候就和军队一起进行军事训练,这些人都是老油条,上战场肯定比你的新兵适应起来要快得多。”
孙百里想了想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经费怎么办?哪来钱买设备?”
杜周南说:“你们平叛中缴获的财物都交到财政厅,可是军部并没有说如何处理,我们干脆就用这笔钱买设备好了!我正准备买几十辆汽车给盐场用呢,没想到你就把钱送来了,真要多谢你!”
孙百里点头同意,说:“就这样办了!那些缴获的枪支,军部也同样没有提及,不妨挑一部份好的给这些工程兵,其余的再上缴军部。”
第二天,工程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孙百里安排一个名叫张伯长的连长担任总经理,这个人由于在平叛战斗中致残,无法继续留在军队的。然后从各地的保安团当中挑选一批精干人员作为中层干部,把公司牢牢控制住。由于保安团和俘虏都是福建本地人,很快就打成一片,本来以为必死无疑的土匪,发现不但幸免于难,还有了份工作,也非常高兴,开始慢慢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随着军政学校的学员一期接一期地毕业,整个闽东南的基层干部都换成支持新政策的人,十九路军在这里慢慢扎下了跟。孙百里一边监督军队的训练,整训军官,一边安排工程公司整修连接各县之间的道路,改善地方的交通状况,使内陆地区的农产品和其他各种物资能够顺利地运送到沿海港口,而漳州等城市的工业品和盐巴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陆,整个闽东南在孙百里和杜周南的锐意经营下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发展当中得到实惠的当地人对十九路军的态度从排斥、不信任到支持,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使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然而,一九三二年四月,随着对红军第四次围剿的失败,中央军各部纷纷撤出红军控制区,准备下一次的围剿,腾出手来的红军迅速移师东下,准备全力解决十九路军。闽西前线所受到的压力一下增大了许多,于是几个师长纷纷要求独立旅增援前线,但是最后却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