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议政大会(2 / 3)
容易修改的地方当即改正,再交给代表们讨论,复杂些的就带回去连夜修改,次日继续讨论。代表们看到财政厅长如此重视自己的意见,更加卖力地审阅文件,争取在福建的历史上留下一笔。
七天的会议异常顺利地结束了,政府草拟的条款几乎全部被修改一遍,孙百里和杜周南为了争取更加广泛的民意,把修改后的各项政策在福建的几家主要的报纸上连续公示半个月,然后才最后定案。新政策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政权和军事五个方面。
经济政策在农村最主要部分的就是进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大部分地区按照十九路军一贯主张的‘耕者田’的政策,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从地主手中赎买土地,再分配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这些地区的土地是地主和农民的私有财产。在比较偏远,或者因为遭受战争破坏而导致人烟稀少的地区,无主的土地全部归政府所有,再由政府投资兴建农场。为了切实提高农村的生产力,仿照苏区的模式,成立互助合作社,在政府贷款的扶持下,购买公用的耕牛、农具。
政府在城市鼓励工商业的发展,除了比较敏感的军工企业和一些关系的国计民生的电力、自来水、邮政、电报等部门外,民间资本可以在任意的领域进行投资,对于新注册的工商企业一律免税一年,同时可以按照投资额度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政府本身也会兴办企业,与民营资本在市场上展开竞争,从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文化教育方面,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的目标,要求所有七到十五岁的儿童,不论家庭情况如何,均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此外,还针对成年人开办夜校、扫盲班,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全面扫除文盲。同时加大对厦门大学和福州师范学校的资金投入,扩大招生规模,培养高级人才。
在文艺方面,加大对福建日报和福州晚报的投资,在全省各地成立分支机构,力求把新闻和政策用最快的速度传遍每个角落。放开新闻管制,鼓励私人和民间资本创办报刊杂志,在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丰富民众的生活。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成立专门的卫生厅,颁布《福建省卫生纲要》,提出讲究卫生爱清洁,增强体质保健康的口号,号召民众革除陋习,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在福州成立拥有五百个床位的省立医院,保证重大疾病的治疗,并且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各县成立规模较小的医院,建立完善的卫生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