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九三五(2 / 3)
产出第一炉钢,使给下游军工企业提供原料成为可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前开工的企业的免税期已经过去,产品税和交易税大幅度上升,再加上盐税和官办工厂产生的利润,使福建的财政状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最后,面对着数目不菲的财政盈余,杜周南力排众议,坚决不同意把这些钱用来归还德国的贷款,而是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投资数十万元,进口几十台卡车和推土机,配备给人数已经扩充到两万人的工程公司,整修连接各县之间的公路。第二,在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三明等主要城市建立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第三,斥资近百万元,创办长途客运和货运公司,实现省内各地物资和人员的平滑流动。第四,加大对卫生、教育等事业的投资。
一九三五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由宋子文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开始初见成效,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南京政府控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湖南等地的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民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也同比增长。国内市场的交流和国内外贸易取得很大的成效,发展了工业和农业经济,同时回收了部分海关主权,基本上恢复了自主决定进口税制和税率,保护和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抵制了发达国家的商品倾销。
然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依然充满了变数。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在攻陷贵州遵义后,举行了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撤销王明等人的领导权,改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来指挥红军的行动。随后,面对几十万中央局的围追堵截,红军连续四次渡过赤水河,接着又强渡金沙江、大渡河,挺进川西,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远离中央军的控制区。
同时,时刻窥伺中国领土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于三五年一月十八日,诬称驻守热察边区的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有碍行政,要求将察哈尔省沽源以东、长城以北地区划归热河省。随后,不断地向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相继制造了两次“察东事件”。六月五日,又借口第二十九军在张北县逮捕了四名日本特务机关人员,由日本驻张家口领事馆向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民政厅长兼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提出抗议,并提出处罚责任者等三条无理要求,一手制造了“张北事件”。国民政府为平息事态,于六月十九日下令免去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之职,改由秦德纯代理。并于二十七日与关东军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