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血战四平(一)(3 / 4)
前撤离,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关于1947年1月制宪国大之后国府三次和平努力,有各种说法。
梁漱溟曾经说过:“综观前后,过去即七月半至十一月半一段,是国方要打。十一月半以后是共方要打。”因为“国方在军事上已经心满意足,确乎不想再打。然而共方却是积愤填膺,非打不可。”
中共认为,是国民党发动和平攻势,试图嫁祸共产党;国民党认为,是“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这是最近的历史事实”。
周恩来则亲口承认:“毛主席说:这个和平,我们是拖延时间,便于我们积蓄力量,便于我们训练军队。”
1947年3月7日,中共驻京留守处代表乘坐美国运输机撤离南京。
1947年6月30日,国民政府司法院最高检察署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此时双方已经完全失去了约束从而放手大打。
而此时在东北方面,局势再度发生转变。
1947年夏天,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向国军发动了强劲的夏季攻势。经过两个阶段的猛烈攻击后,克城数十座,歼灭国军近4个师6万多人,可说所向披靡。在结束攻势前的最后一战中,林彪将目标锁定为四平城。
但在四平城下,林彪将遇到他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痛楚。
在四平城中的国军部队指挥官,除了中将陈明仁外,还有在内战初期曾经给予过林彪重创,国军中的不败之师杜鹏少将所指挥的111师全部。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自然,也就成了军事战略要地。
四平的兴起源于三次机会。在日俄战争前,四平只有7000余人,小集镇一座而已。由于俄国人在此开商埠,市区向东移了9里。铁路畅通后,洮南、洮安一带的皮毛与辽河一带的谷物,在这里集散物流,商业逐渐发达,人口增至3万。
日俄交战,俄军败北,日本人占领四平,商业更为发达繁荣,人口由3万增至6万。“九一八”事变之后,伪满划区设四平省,此地为省会,于是,人口增至11万。
四平的市区也随着形势及人口逐次扩张,在国共血战之前,已有南至北长达9里,东至西长达8里的面积,总共约近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