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分头行动(2 / 4)
是,行星上的所有事务都是由星核构成的。为了营造出与地球类似的生态环境,贝亚特意让位于行星表面的星核拟化成了物质,即具有了物质的基本属性,然后由这些物质来构成所有食物,包括拥有自然面貌的植物与动物。
当然,在这颗行星上,拥有人类所熟悉的生态环境,还有人类所熟悉的生存环境。
按照贝亚的安排,轮到负责繁衍后代的军团长都得来到这里,跟一同繁衍后代的军团长组成家庭,并且在繁衍后代之后,获得相当于二十年的时间来陪伴与培养后代,直到繁衍的后代长大成人。当然,所有繁衍的后代都有足够的生长期,不仅仅是个体意识,还包括他们的躯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将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进行系统性训练,而且他们的亲代会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特殊训练,增强其某种能力。等到他们成年,也就是能够成为军团长的时候,这种能力将成为他们所独有的才能,也将成为他们组建自己的军团,以及繁衍自己的后代的基础。
事实上,这基本上模仿了人类在自然进化阶段的成长过程。
不可否认,这种繁衍方式的效率非常低下。
人类总共只有二十亿军团长,而且来到新家园的只有十亿多。按照安排,这些军团长分成了二十批,每一批只有五千万,而且每年只有一批前往繁衍基地繁衍后代,并且有一半的军团长得留下来照顾后代。即便每一对军团长一次繁衍数名后代,每年能够产生的后代也只有一亿名左右,而且有着长达二十年的成长期。按照张小刚的计划,至少需要把军团长的数量增加到两百亿。
这就以为着,大概需要二百二十年,才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当然,实际所需要的时间应该少得多,因为繁衍的后代在成年之后,也能够繁衍他们的后代。
只是,跟直接培养后代相比,确实慢了许多。
张小刚坚持这么做,只有一个理由,即人类的超级战士其实早就在战斗中证明,保持鲜明的个体特征对提高战斗力有极大的作用。与阿库拉人、埃拉姆人、亚莫拉人等等直接培养战士的智慧文明相比,人类战士的实力强得多。
当然,这也有助于维持人类文明的生存能力。
按照张小刚的说法,如果人类的个体全都是一样的,那么在遭遇灾难的时候,人类灭亡的概率非常大。原因很简单,敌人可以针对人类的缺点发起战争。相反,如果人类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特征,而且每个个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