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秘辛(1 / 5)
襄阳。
这个城市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有着极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襄阳为荆州之藩篱,屏翰上流,扼荆州之冲,又足以为荆州重轻……且襄阳在今为极边,去荆州四百五十里,无重山峻岭长江大河之险,敌人驰轻骑,不两日至城下”,正所谓“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阳可以说中国东西的一个联系枢纽,又是南北之间的关健,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襄阳都是必争之地。
而永昌三年的襄阳之役,就是一次关健性的战役,这次战役让连续失挫的大顺军有了喘息的机会,进而保有荆襄,凭借荆襄之地而有了中兴之机,但这次战役有着太多的秘辛。
彦清风仍是淡然处之,看了那个大舌头的掌旗一眼,淡淡说道:“某曾为太祖军中一小卒,虽末亲赴戎机,可是对其中经过,知之甚详……”
“永昌三年七月,今上领自军一万七千人镇守襄阳,加上襄阳城内的我大顺军各部,统共是三万三千,阿济格领兵四万六千人来攻,对外号称七万,程系大人又在襄阳大战前请太祖临时将襄阳精壮征募入军,这样一来,我大顺在襄阳就有将近六万军兵!”
原来是如此这般,官版战史一般只提今上自领的一万七千人,不过这样一来:“没错!阿济格领兵四万六千攻六万人据守的襄阳,可是清妖都是打老仗的,今上的六万军兵只有半数堪战,这一役打得辛苦啊!”
“多亏阿济格的红衣大炮因道路难行一直没赶上这场大战,到襄阳保卫战结束的时候才到了新野!可即使如此,阿济格的几次试攻仍是惊险无比,他手下的部队是满汉八旗与左良玉降军混编的部队,都是百战精锐,几次登上城去!打了半个月,鞑子折损了三千三百多人,可守城我军的损失几乎倍逾于此……而且折损的都是我军最能打战的部队!”
当时负责襄阳还是左良玉的汉军,这支大顺军的手下败将到了襄阳城下却神气起来了,几乎要把城墙上的守军打跨,后来又动用汉军旗试攻了半日,是今上亲自领着亲兵才把汉八旗打了下去:“打到这份上,兵固然疲老了,粮草火药也将尽了,太宗皇帝的援兵也给鞑子给拦住,程大人和牛知府力请太祖爷从小北门出击……”
“这一次出兵很是打了鞑子一个出其不料,小北门外的几百绿营很快被打跨了,接着我军冲入八旗军中,可那是近千真鞑子,当真个个都是能打硬仗的人物,虽然我军借了突袭之利,最后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