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下)(3 / 4)
以动摇曹操的统治根基。
得到大哥的同意后,执掌细作网络的徐庶立即与担任其副手的法正开始了大动作。半月之内,流言四起,皆言曹操已准备放弃中原,有意龟缩河北、关中;道曹操已日薄西山,时日无多,鼓动其治下士人百姓尽快南下避祸……形形色色的流言,由青州、兖州、豫州迅速扩散到冀州、司州、雍州……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此后两、三月内形成的北方士民南下的峰潮。虽然曹军四处拦截阻挡,还是有几万人涌入到大哥治下。
进入到九月份,秋收在即,天下的气氛也陡然紧张了起来。
世人都知道,两年的休战协议至今年九月便已截止。水火不容的刘、曹两方之间,必然会再有一场,甚至是多场大战,直至其中一方完成社稷的一统,另一方则彻底覆亡。
千万大汉子民都在关注着、期盼着、恐惧着……
九月上,甘宁亲率锦帆水军主力大型战舰重返青州,封锁黄河入海口。蒋钦则统领锦帆水军中小型战船百余艘开始于汝水、颖水一带巡防。
九月中,右将军陆逊提师两万北上宛城,接手南阳防务,原先驻守宛城的虎牙将军庞德转任其副手。镇南将军黄忠引军一万北上汝南,增援赵云。
同时,偏将军徐盛、立义中郎将朱然、振威中郎将潘璋、虎威中郎将陈武督扬州军两万北上青、徐,增援魏延。
曹军方面,同样针锋相对,大肆增兵,并抓紧时间修缮加固城防。
两军的边境地带,更是火星四溅,增兵、操练、辎重运输……双方的斥候甚至能够发生争斗。
然而,出乎世人的意料,增兵归增兵,紧张归紧张,真正的大战却并未如期而来。
……
庐江,朝堂之上
“南军北伐,亦或是北军南征,最惧怕的不是敌军如何强势,不是敌将如何精明善战,而是粮草辎重的运输,以及士卒能否适应异地的水土。”尽管天气已经转凉,诸葛亮仍是习惯性地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淡定自若地向部分疑惑于二次北伐迟迟不至的官员解释道,“入冬之后,北方晴时气候干燥,降雪后又异常寒冷。我军将士,虽也有青、徐之人,但多半仍是来自荆扬两州,习惯于南方温暖潮湿气候。
此时北伐,恰好是赶上北方最寒冷的几个月,对我大军极为不利。而且,天寒地冻之后,粮草辎重运输也会异常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