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文明的复兴(3 / 4)
议论,这些隐遁于山林和民间的人也都得了消息,经过谨慎的思考后,终究还是耐不住恢复宗门的诱惑,纷纷出山而来。
这只是个开始。
这个秋天,或者说这一年,注定了要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记。
这是华夏文化复苏的起点,在王羽的前世,湮灭于历史之中的那些学派先后从不为人知的地方走了出来,很多学派,别说王羽,连学识渊博的蔡邕、田丰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王羽已经能想象到,帝国延绵数百年后,人们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了。欧洲人怎么评价文艺复兴,那么汉人对这段历史就会有着相似的评说。
文化复兴之后接踵而来的,定然是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王羽这几年在青州所做的,只能说是打个先站,未来的几十年中,汉帝国在这个领域上的提高,只怕用飞跃二字也难以准确形容。
有了这两方面的进步,再接下来的,当然就是华夏史无前例的大扩张。在王羽怀里揣着的那张地图上,一个超级帝国已然成形,接下来的,无非实现它而已。
相较于此,重归一统只能算是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何况,这一年并非中原真正统一的一年。
从王羽入主青州开始,这几年可说是连年皆战。青州再怎么富庶,将军府的准备再如何充沛,都抵挡不了巨大的战争消耗。
此外,在大战取得胜利之后,青州的领地扩大了超过一倍,要安定这么大的领地,要耗费的人力和资源也是相当大的。
所以,这几个月来各条战线上的青州军都以控制为主,并没有接连发动大战的意思。虽然战争仍未终结,各方也都在厉兵秣马或是舔伤口,但战事确实是告一段落了。
对于王羽的邀请,曹操还在犹豫,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以他本心来说,他更愿意成为一方诸侯,只可惜,王羽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宁可将丞相的位置交给他,也不愿意放他离开自己的视线。
王羽有信心,曹操到最后还是得就范,他的本钱有限,本也没太多腾挪的余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本钱只会越来越少,而非相反。
没有了蒯、蔡两家的支持,曹操在荆州根本无法补充军力。抓壮丁倒是不难,可装备、粮草从何而来呢?若是于禁在雨季进攻襄阳,他或许还有机会借着一场大胜来振奋气势,让更多的世家拿出实质性的支持来,可现在,他只能干瞪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