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神爱世人——萝丝的采访报道(4 / 6)
课程表排的满满的,看起来一点也不轻松,所以这两位孩子总是盼着能多一些同学和他们一起上课,并适当减轻一些课程压力。在他们的话语中,我没有看到对未来同学肤色的要求,只有对未来友谊的向往。”
“这让我们想起马丁·路德·金先生的那一篇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时间已经过去五十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历代爱好和平的人们从未停止努力,但是种族歧视的鸿沟,也从未真正在花旗消失。”
“然而在这里,在这座神灵赐予的奇迹之地,我看到了这个梦想实现的契机——真正平等是建立在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上、真正的平等是建立在财富的平等上、真正平等是建立在人类尊严的平等上!”
“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亲眼见到那位赐下这座奇迹之地的欲望之主,但是,作为欲望之主的代表、九十一号先生告诉我这座欲望牧场成立的意义。”
“这座牧场是解除扭曲人类欲望的枷锁,让人类真正的欲望能够自由成长的地方——人类原本生来高尚!”
——在这里,萝丝引用了一段关于德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报道——
“德国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做几个简单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但尽量不让婴儿发现,比如夹子掉了,或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的24个婴儿在几秒钟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录像中,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去,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急着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们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沃内克补充道,婴儿发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是有条件的。婴儿们会判断人们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在实验中,如果研究员明显有意把书碰倒,把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