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有多厉害(4 / 5)
增加工作岗位。这样一来钱流通后东西越来越多,政府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第三个阶段,‘菲利普斯曲线’出现。有一个叫做菲利普斯的人,他爱养鳄鱼,同时也是经济学家。他发现只要产品不停的出现,工作岗位很多,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但失业的人少。如果控制住了物价,通货膨胀就消失,但反之失业率就会上涨。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宏观调控,只要能增加工作岗位,政府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但是呢?政府没想到人们也能看到这条曲线!所以后来出了事,哪怕是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人们工资低,也要求提工资,卖东西的人会继续卖贵,通货膨胀持续增强,失业率也同时增强,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经济就会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第四个阶段,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出现。这时候各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开始闭关锁国,生产能生产的所有东西,控制分配。但李嘉图提出一个概念,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可以生产自己拿手的东西,然后出口赚别人赚不到的钱。李嘉图靠着这个理念,说服许多国家开始全球贸易……
但这样问题又出现了!
如果全球贸易开启,那么政府就没办法掌控国内的资金!
当欧州银行打算降低利率,让钱投入市场,美国银行可能就会加息,使得这笔钱离开,如果离开了,美国的欧元储备就会增加,欧元会贬值,欧洲富人因为害怕会加速离开……
这就是第五个阶段,三元悖论!那就是政府不可能同时兼顾货币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这五个阶段都有一个对手,那就是理性选择理论。
比如第一阶段,自由贸易的开始,同样价钱人们喜欢买好的,同样品质人们会买便宜的,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们的信息是不对等的!
拿当年次贷危机举例,每个人都相信房价会继续涨,所有信息都指向继续涨,然后每个人都继续买,甚至是贷款买!
当各种债务问题暴露之后,所有人都相信问题太严重了,美国政府不可能让他们都完蛋……
实际上他们想的没错!他们最后都住到了廉租房,吃到了便宜的东西,只是他们的公司或者房子没有了,银行成了最大赢家。”
唐海在下边听得冷汗直流。
每一个阶段初期他都认为是对的,但最后问题却都这么严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