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商业争霸上海滩(1 / 7)
这几年,武汉政府下了大力气疏浚长江航道,黄浦江也不例外,经过疏浚后,涨潮时外滩码头最多可停泊两万吨的轮船。
对岸就是浦东,中国人在黄浦江的另一边建起了工业区,集聚了纺织食品服装小五金等轻工业部门,大大小小的企业四五十家,其中以大生集团新建的纺织厂规模最大。
轮船招商局生意红火,主要因为上海繁忙的外贸,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发展起来了,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轮船进来黄浦江,把各种货物运送到全国各地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
作为他们的邻居,沙逊看着对岸的浦东工业区一步步发展起来,他赞赏道:“轮船招商局辉煌再现,抢了太古和怡和的不少生意,上次汇丰银行大班去香港,也做了招商局的船。美华银行又做了笔大买卖,用巨额资金把轮船招商局和江南造船厂盘活过来了!”
沙逊有些羡慕,回头看了一脸轻松的小嘉道理一眼。
可惜自己做的是房地产生意,美华银行更投资实体工业,就算美华银行投资基建,也只是在租界以外,双方一直没有合作的机会。
沙逊怡和太古和英美烟草并称为上海四大洋行,但和美华银行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别说美华银行,就连汇丰银行都比不过,汇丰银行因为积极参与内地铁路事业,投资粤汉铁路汉沪铁路等项目成功,获得大量利润,短短几年就把原本同一等级的太古怡和洋行甩在身后了。
“杜月笙把招商局经营得不错,招商局股票上涨,减持部分股票后,美华银行持有的招商局股票不多了,基本上收回了前提的投资。”
小嘉道理笑了笑,谦虚道。
说到股票,这两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行情总体上涨,美华财团把早年投资的项目,如铁路航运煤炭钢铁公司等证券化后,通过股票债券业务,取得外人难以想像的回报。
或许沙逊刚建成华懋饭店,投资还没收回来,资金有压力才会对自己那么热情。小嘉道理心里想道。
“我就知道你们银行资金充裕,十年前花旗银行资产突破十亿美元,如今美华银行也不遑多让吧?”
沙逊笑道,眼神留意小嘉道理的表情。
面对沙逊的试探,小嘉道理淡淡地笑了笑,有些骄傲地提起下巴:“当然。”
如今自有资金超过5亿美元,吸纳存款超过1亿美元,近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国民间资本被激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