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万一?前提?(5 / 6)
利必将属于中国,付出的代价也会比历史上轻微许多。
当然,这个时候并不是与日本人决一死战的时候,如果能将战事局限于青岛,使日本人知难而退,也是非常理想的结果。这就要通过外交努力,利用英法美等国压迫日本。协约国邀请日本参战,可不是要日本独霸中国,甚至是独霸亚洲的。日本不派兵入欧作战,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这肯定会引起英法等国的不满,甚至是警惕和抵制。孤掌难鸣的日本,必然不能与中国长期对抗下去。
在陈文强的设想中,中日围绕青岛必然发生战事,不管是德国人主动交还,还是中国军队强行夺取,日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场战事因为中国准备充分而相持不下,双方都会有较大的损失。最后,英法美等国进行外交调停,中日两国罢战,青岛战事遂告一段落。
虽然这只是设想,但陈文强可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并且结合了历史上的种种因素而得出的。
对于陈文强提出的秘密协议条款,德国政府很快便给法金汉和驻华公使发来了电报,要他们仔细评估中国方面所拿出的交换条件的价值,并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
虽然德国方面认为中国的担忧有些无聊,但还是就英国参战后的远东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与中国政府相似的结论。那就是英国如果参加欧战,在远东为了围堵德国胶州湾舰队,就肯定要借助日本联合舰队,那么拉日本参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政府假设的前提条件存在,中国方面的担忧便不无道理。
当然,威廉二世此时并不认为这个前提条件会真的实现。所以,对于中国提出的有关青岛的要求,他很是不以为然。相反,对于中国的承诺,他倒是欣喜异常,认为事实上已经将中国拉上了德国的战车,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德国代表团在陈文强的陪同下,参观了几家中德合资的大工厂,访问了济南、青岛、天津,最后抵达北京。在北京,德国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宋大总统不仅在第一时间予以接见,还设国宴以示欢迎。
在现在比较敏感的时刻,中德双方的高调外交,引起了协约国方面的极大关注。特别是英国,对于中德可能结盟,抱有极大的警惕。
“公使先生,与德国的战争会发生吗?”朱尔典公使的秘书很担心地问道:“您,您知道,我手里握有很多股票。如果战争爆发,价格肯定会一落千丈的。”
朱尔典望着车窗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