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战在即(3 / 4)
以将计就计,率军假做撤退,在半路设伏,等秦军追来,再伏击秦军,就可以击败桓齮。”
李牧点了点头,道:“不错,这确实就是我们唯一的办法,但有一点你没有想到,以我对桓齮的了解,此人精通兵法、用兵谨慎,而且上一次败阵之后,更是小心谨慎,和我拒守对持三个月,也不轻易进攻,因此就算是我们撤退,桓齮也不大可能会全军追赶,最多派出少量军队追击,大军却去进攻番吾,和杨端和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他也会在半路上设伏,以防我回军去救援番吾。”
高原本来以为自己想出来了这个计划十分高明,但没想到被李牧这一说,才发现漏洞太多,最关建的是自己忽视了对敌军主将心理的揣摩,太想当然了,敌军难道会跟着自己的步调走吗,不过从李牧的态度来看,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就是借撤军之机,调动秦军,再想办法在运动中迁灭秦军,但应该从那里下手呢?因此高原也在地图上仔细的看着,分析秦军的动向。
终于高原的目光落到地图的一个位置,用手指着道:“大将军,在这里。”
李牧哈哈大笑,道:“高原,再过几年,你也可以独当一面,统领大军了。”
……
秦军的大营驻扎在番吾西北二十里的灵寿。而秦军的主将桓齮这时正十分轻松的坐在大帐中,并旦十分悠闲的喝着茶。
在现在的秦军众将中,桓齮和王剪的资历最老,其余如李信、杨端和、辛胜、王贲、蒙恬等人,都是他们的后进。而且自从秦王政亲政之后,桓齮就一直是秦国最主要的主将,在秦王政十年,桓齮被封为将军,随后就屡次率军出征,战功卓著。
秦王政十一年,桓齮与王翦、杨端和率秦军攻邺,取赵九城,桓齮再取安阳。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也达到个人军事生涯的顶峰。但就在这时,李牧出现在桓齮的面前,令桓齮吃到了生平的第一场重大的惨败。
这一次桓齮再度率领秦军和李牧在番吾对持,桓齮当然想在战场上击败李牧,一报上一次败战之仇。不过桓齮精通兵法,久经战阵,当然不会被复仇情绪冲昏自己的头脑,而且经过了上一次的惨败,也让桓齮不敢小视李牧,因此这次桓齮也格外小心,尽管李牧处处示弱,但桓齮也不敢冒然进攻番吾。
当然桓齮心里也十分清楚,这一次秦国是分兵两路进攻赵国,现在赵军的主力都集中在番吾一线,而在漳水一线的兵力单薄,急于求战的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