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争夺汗位(三)(1 / 4)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除夭折的三个之外,豪格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比他的十四叔多尔衮还大三岁。从努尔哈赤的时代起,就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天聪三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入关伐明时,在广渠门外,与袁崇焕的宁锦援兵发生激战,豪格勇悍异常,一直冲杀到了护城壕边上,令明军大溃。
豪格也不仅仅是个武夫。在对待大明、朝鲜与蒙古察哈尔的战略关系上,他眼光独到,认为大明是需要首先对付的主要矛盾,并颇有创见地建议,应该想办法联合农民军,共同削弱大明的力量。在当时,能够看到这一点的,在王公贝勒中几乎绝无仅有。而且在历史上,八旗军也是一直这样做的,每次当大明的农民军兄弟快被朱由检的诸路明军包饺子时,八旗军就大张旗鼓地入关劫掠,逼迫朱由检将用来对付农民军的兵马北调去防备八旗军,从而给了农民军喘息之机。
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豪格有什么特别的关照。豪格曾经两次被降职和罚款处分,有一次是因为和岳托两个人在一起发牢骚,泄漏了皇太极的谈话机密,被皇太极抓住;第二次是因为有个家伙想拍他马屁,强迫一个蒙古部落酋长把女儿嫁给他,他不治那个马屁精的罪,结果,被父亲皇太极治了自己的罪。
到皇太极去世时,豪格已经成为大清国位高权重的人物。而长子的身份,更令他具有了其他宗室诸王包括多尔衮在内都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豪格似乎比多尔衮具有更加充足的理由成为汗位继承人。他的支持者之多,已经成为多尔衮不得不顾忌的力量。
这就是十四日凌晨,多尔衮离开三官庙时所看到的情形。
当情绪、情感性因素充分发酵、膨胀到爆炸的临界点时,理智和理性的作用就必定微乎其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时,只有那些真正的枭雄人物,方才可能运用理性,化解危机。多尔衮一生之中吊诡之处甚多。但在此时,他的确表现出了这种品质。
两年后,当多尔衮已经成为摄政王时,曾经对女真亲贵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昔日先汗死时,没有确立继承者,诸王、贝勒、大臣都寄希望于我,他们跪着请求我来继位,我说:你们要是这样说,我就要自刎,誓死不从,这才奉今天的皇上登上了皇位。”
事实上,精明强干的多尔衮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双方的实力对比:两白旗全部拥戴多尔衮,两黄旗中,也有数位重臣支持多尔衮,那就是鳌拜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