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国策之争(中)(3 / 5)
不二,竭诚为幕府和公方殿效忠。”
信景的好意么?我心中不禁莞尔。他大概不知道,高家的创建,乃是我的意见吧?不过,当时我只是顺口和信景一提,并没有写入正式的《吉良幕府永贞法度》之中,他将自己的际遇归于信景的好意,也是在情理之中。
“难得你有这番觉悟,我十分欣慰,”我笑着合拢折扇,丢到了他的面前,“这个就赏给你吧……上面的扇绘,乃是狩野永德大师的亲笔,画风极佳,非市面上等闲可以买到的。”
“感谢大御所厚赐!”斯波诠直拾起折扇,双手顶举着退出了正厅。
……,……
直到许久之后,我才明白高家旗本的地位有多高,而斯波诠直为什么对信景如此感恩戴德。信景的高家旗本制度,并非如我对他所说的,只是作为幕府的一项善举,恢复那些灭门的高门武家,让他们从事一些礼仪性质的活动,例如接待各地大名,教导他们觐见仪式,替将军代参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鹤冈八幡宫、永贞神社、种间寺、忘忧院等,而是作为将军本人的实际代表,替将军出使朝廷和各藩,传达将军本人的旨意,必要时甚至可以作为仲裁者,调解各大名之间的争端。而且,这些高家旗本,虽然领地不过数千石,在官阶和身格上却接近于准国持大名,比数万石领地的城主级大名还高一些。例如那个斯波诠直,就是朝廷的从四位下民部大辅,在所有的谱代大名中都属于上层位阶。
设立这样的制度,完全就是在和大老、中老们争权啊。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三四年内,信景陆续设立了另三项机构,第一项是右笔方,由饱学多闻的僧侣或浪人武士充任,相当于汉武帝最初设置的尚书台,众右笔就相当于尚书台的郎官,用来执掌枢密,制约众大老和中老,或者绕过他们处理中枢事务;第二项是奏者方,由关东各小大名家的世子们充任,驻于表之间和奥之间的中庭,凡中老以下职司觐见将军,必须先由他们通报,将军有指示给众大老和中老,也由他们负责传达;第三项是书院番和御庭番,前者负责将军的日常防卫,后者为将军收集情报,从而将常设备和目付组撇开,可以绕过众大老、中老调动数百名精锐武士。
这三项机构中,奏者方在室町时代就已经存在,我觐见义辉将军后,义兄石谷赖辰很快就由御诘众(有面见将军对话的资格)提拔进了奏者方(有引荐人面见将军的资格);而右笔方更是普遍,战国时代的许多大名家中都有设置,例如村井贞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