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提议(2 / 3)
部的郎官们怎么说也会给自己一个面子。
如今的李成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武官,如果这次能够顺利地做到险山参将一职,以他的勇武,必然大放光芒。
当然,吴节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
没有李成梁,女真也不会有壮大的机会。
当然,如果派其他人去镇守辽东,吴节还是不太放心。未来的辽东必将军是一个大战场,除了蒙古和女真,还得出兵朝鲜对日作战,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员虎将镇守。
还是让戚继光过去让人放心,老戚的手下英勇善战,只要让那全人在东北扎根下来,形成一个势力庞大的军事集团,女真也就翻不了天。
戚继光现在不过是福建的总兵官,倭寇被剿灭之后,也没什么仗可打。接下来,就该裁撤,移镇了。
辽东可是一个大镇,九边兵军,地位可比内地的守备军高太多了,让他去东北做土皇帝,不断老戚愿意,他手下人也会高兴得很。
说句难听的话,戚继光如今在福建也就是一个高级军官,可一到辽东,那就是军阀。
现在的李成梁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根本就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接到辽东巡抚的折子,内阁照例出了处理意见:“可,转司礼监。”
司礼监的处理意见也很简单:“准。”
吴节拿起折子看了半天,然后走到嘉靖身边:“陛下,这份折子倒是可以看一看,这个李成梁倒是一个英勇善战之人,如今历练上几年,未必不是一员虎将。”
他倒是先赞扬起这人来。
嘉靖接过折子看了一眼:“吴爱卿也知道这人,此人是高丽内附之人,倒有几分蛮气。本来,他早就应该袭这个铁岭佥事一职的,估计是朝中没人,被压了许多年。如今既然有战功,倒也准了。”
吴节:“陛下,臣觉得,辽东那边也没什么战事,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如将他放在大同镇军中磨练。宣大军出良将,让他去那里也好。”
“好诗句,卿真是出口成诗啊!”嘉靖眼睛一亮,赞了一声:“可,批红吧。”
吴节心中一松,提起笔将李成梁发配去了大同,任朔州参将。
朔州可是大地方,比起那个没人知道的什么险山不知道好了多少。打个比方,就好象现代社会的西藏某县的县长和内地的县长,虽然都是正处,可区别却大了去。
想必李成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