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次入寇 威胁京畿(2 / 6)
使其小富既安,不生外心。”
“臣之所言,理由有三,一,李国虽窃取一省,但却并不涂毒百姓。可见其人并非流寇可比。二,李国处处以大明臣子自居,皇上现无可剿之兵,可依郑芝龙之例,招安为上。三,其手中掌握之兵,既有我大明之旗号,也非是他李国之兵,我大明也可用之。”
“只要招安成功,便可安其心而不致外攻。而其手中之兵,近可保卫京畿,远可征流寇,待得消磨其兵马,朝廷缓过气来,兵马有闲之时,岂不是他的生死,全在皇上一念之间?所以老臣恳请皇上,忍一时之痛,换万世之基业。老臣知皇上要做圣明之君,不愿做此委曲求全之事,老臣愿一力担当此事,若日后有甚差错,皇上便取了老臣这颗人头,以安天下之心。”
成基命拼了老命说这一番话,当真是抱着必死之心的。他知道崇祯皇帝性急性疑,好大喜功,这一番话说了出来,如果崇祯皇帝怀疑他有贰臣之心,只怕立时便会落个死无葬身之地。
崇祯皇帝听了这一大堆成基命的肺腑之言,沉默良久,终于说了一句,“只是到时,恐怕朕手下不能留情。”这句话的意思成基命当然懂,就是说如果出了岔子,黑锅你背着的时候,朕手下无法留情。
成基命猛一咬牙,伏地涕道:“臣愿以百余口身家,为大明尽一份心力。”
崇祯皇帝走下宝座,扶起成基命,叹道:“到底是老臣。成卿放心,朕定不负你。”
成基命呜咽道:“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老臣只能以死报答。”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转过身去,说道:“那李国的奏折,最后要三百万两银子,朕不能准他,你就下旨,免山东三年的赋税,让他自行收缴,无需押解进京。其他的各项,你以内阁的名义,报上来让司礼监批一批,就发下去吧。”
第二日,圣旨下达,封李开国为山东巡抚,正二品衔,督管山东大小事务。封德王郡主为泉城公主,由礼部择吉日赐婚李国。圣旨一下,朝野哗然,大家伙都是羡慕嫉妒恨,这李国从一贼子突变成山东巡抚,并且成了大明朝第一有实权的驸马,无数的权贵都纷纷暗地里议论不停,一时间朝野动荡不休。
好在上有崇祯皇帝压着,下有成基命的门生故吏帮忙缓解,再加上鞑子要入寇辽东的消息甚嚣尘上,这才平静了物议。
济南府中自从接到了圣旨,上至各官吏,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喜笑颜开。李开国趁此改革民政,军治。凡山东境内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