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隐江湖(4 / 5)
快马,未几来到山庄前抬手一箭,精准地落到烽火台上,箭杆上绑着帛书,打开一看却是绵宁写给八王爷的,言辞恳切,无丝毫倚兵威迫的意思。大意是我绵宁无德无才,却蒙皇阿玛和太后肯首继任大位,新皇即位本该大赦天下,更忌血光之灾,况且皇叔未酿成大错,只须善待山庄内王公臣子,保护好皇阿玛灵柩,开门归降,绵宁决不会追责问罪,今后仪亲王还是仪亲王,可安享晚年而无忧。
实质上赦免了八王爷等人的篡位谋权之罪,与康熙、雍正、乾隆几朝相比,应该算宽仁忠厚之至。以八王爷此刻的心情,恨不得血战而死,但想到王府上下几百号人的安危,无论如何都硬不起心肠,唯有仰天长叹,当下解除对烟波致爽殿的包围和对王公大臣们禁锢,释放王秋,敞开山庄前后大门,自缚手脚,与所有人等排队迎接新任皇帝。
绵宁在一干武将的护卫下威风凛凛进了山庄,迅速解除八王府侍卫和神机营武装,接管整个山庄,然后绵宁亲自下马替八王爷解开绳索,独自登上烽火台接受所有人的跪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呼声响彻山庄夜空。
王秋隐在树木丛中,看着踌躇满志的绵宁,恍然想起两天前的下午耳边也响着“万岁”,对象却是嘉庆帝。
绵宁在承德避暑山庄接受群臣拥戴,继承皇位,即道光皇帝,此时紫禁城那边却传来密报,说太监们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未找到立储秘匣!怎么会这样呢?难道嘉庆帝未曾立储?
这可是关系到祖制家法的大事!
道光帝急召王秋和伟啬贝勒商量,经过几番策划,第二天清早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在烟波致爽殿翻箱倒柜寻找,突然从嘉庆帝生前随身太监那边找到了一个小金盒,由于没有钥匙,托津情急之下将锁拧开,结果发现宝盒里放着嘉庆帝的遗诏,上面明确写着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立皇次子旻宁继承皇位云云。从而一波三折地解决了问题(此事《清史稿》、《清仁宗实录》均有记录)。
回京后一方面筹办国葬,一方面论功行赏。王秋自然是头号功臣,他为叶勒图等一班八旗子弟讨得满意的官职,又奏请皇帝下旨还陶兴予、王未忠清白,彰其忠德,追封三品大员恩荫子孙。做完这一切,他自觉大事已了,请求回老家蠡口,从此退隐江湖。道光帝自然舍不得,久久拉着他的手万般挽留,但王秋心意已决,只说日后若有需要,自当进京候旨。
道光帝无奈,当下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