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有关国号的问题(2 / 5)
就足够了。
让出财政权的一个很大的焦点,就是加税的权力。以前,只要皇帝喜欢,就可以随意的加税。三饷之类的,就是胡乱收取的。想怎么加就怎么加,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现在,当然不能这样做了。现在,加税必须获得内阁大部分成员的批准。如果内阁不批准,哪怕是皇帝,都没有办法加税。而且,这个内阁,在性质上,也有了某些改变,对皇权有更大的约束作用。
明朝的内阁,是在六部九卿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更多的是行政执行机构,主要是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对皇权的监督方面,主要是看个人。如果内阁首辅个人势力比较强,恰好皇帝又比较弱小的时候,才有监督的可能。好像张居正所处的环境。在一般的情况下,监督皇权,只是美好的幻想罢了。
皇帝不满内阁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将讨厌的人踢开,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来做。这样一来,所谓的监督,更是一纸空文了。内阁首辅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起见,轻易是不会和皇帝对着干的。没好处的事情,谁愿意去干啊?
现在,经过改变以后,内阁的成员,不再由六部或者其他机构产生,而是通过选举产生。在整个选举的过程中,皇帝都不参与。内阁成员的选举,主要是由各省各府的代表秘密投票决定。各省各府的代表,则由下一级的代表投票决定。
最最基层的投票权,有明确的规定,就是在县。新帝国建立以后,所有的州,都会全部改成县。全国大概两千多个县。每个县都有十票。知县、县丞、县尉等三人,每人一票。其他的七票,则由地方民众,推举县内有影响力的人物获得。
可以这么说,这个内阁,有点类似后世的议会。内阁首辅,有点像是内阁首相。当然,内阁首相的权力,还没有后世那么大。选举的投票权,也没有落到普通百姓的手里。地方有影响力的人物,显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但是,无论怎么说,这的确是在进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皇帝不能为所欲为了。
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对张准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可以想见,一旦这个内阁首相出现以后,他对皇权的打压,将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他的背后,是一大群的投票代表。这些人,基本上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即使是皇帝,都无法轻易的撼动中坚力量。
为了防止出现争权内战的局面,张准特别规定,内阁没有权力插手军队,不能拥有军权。但是,皇帝也不能动用武力,解散内阁。如果皇帝采取武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