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镰计划(4 / 4)
军校,第三期一千四百余名即将毕业的军校生,奉命秘密出发,向北急行军。仅用了半个月,行程千里,穿过忻州、代州、武州,最后抵达偏关。随后,这支学生军接过了在此等候已久的十二师的旆旗、号旗、旌鼓、甲胄及部分备用兵器。
是夜,十二师从三个旅中各抽出半个营,打着各旅旗号,驻守于偏关各关口。布置完毕之后,全师趁夜出发,消失于偏关。天明之后,偏关军营紧闭,日夜只闻训练喊杀声,千人振啸,声动数里,宛若十二师犹在。
这一招似明实暗的李代桃疆之策,是否瞒过了夏国方面的耳目,不得而知,但夏国东北边军——距离河清军三百里之遥的天德军,一直没有动静,却是确凿无疑。倘若天德军趁十二师进入沙漠之际,南下兜尾包抄,自后方截击,对于正陷于天地之险的十二师,绝对是灭顶之灾。幸运的是,这种糟糕局面始终未出现。这既是十二师的幸运,也是总参谋部运筹帷幄的成果。
正当夏国,包括天下各国的目光,都紧张地盯在华、夏两国由东至西数百里边境线时,天健二年三月十七,一支军队悄无声息地从宁边州出发,穿过金肃军、河清军,出现在浊轮河源头。
这是岳飞率领的第十二师,麾下三个混成旅:第三十四旅(兼旅长)、王贵第三十五旅、徐庆第三十六旅,全师一共一万一千余人。所携装备与一般的甲级师略有不同。比如车辆较多,战车六百辆,运输车千辆;骑兵减少备用马匹,长矛兵弃重甲,排炮、飞弹器,也相应减少一半;飞雷炮(没良心炮)也只带了五十门,虽然这炮不重,但带不了太多炸药。没有足够的“炮弹”,大炮再多,又有何用?
所有减去的重量,一率补充以粮食、清水等关键物资。
最为明显的是,所有驮运牲畜,全部用的是橐驼!没错,既然要穿越沙漠,又怎能不大量使用这些“沙漠之舟”呢?橐驼在契丹人中,如同中原人使用骡马一般寻常,要多少有多少,这点倒是不愁。
上万大军,隔着清碧的河水,远眺前方茫茫戈壁沙漠。
大漠无垠,风沙卷扬,那死一般沉寂的前方,就是他们即将踏上的征程。
岳飞黑甲白马,率麾下一干精兵猛将,拔刺刺地从一排排车辆及军兵身旁飞快驰过,直接冲上一个小土丘。向远方静静凝视良久,眼睛慢慢眯成一条缝,有刀锋般地光亮一闪而逝,鞭梢向前一指:“全军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