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日暮途穷(3 / 6)
可行之策。若能以这些沉重的代价,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还是值得的。
三位重臣的沉默,代表默认。
赵构再问:“依诸卿看,此约若订,华国是否会遵守承诺,再不南向?”
秦桧应道:“岭南乃穷恶之地,华君要之何用?背负背盟恶名,为取氲瘴之地,何等不智?”
赵构满意点头:“争取保留帝号,其余条件,皆可答应。”
待赵鼎、张浚离去之后,赵构独留下秦桧,屏退左右,缓缓道:“刘、张及诸将近来如何?军心如何?”
秦桧近前低声道:“回禀陛下,刘平叔(刘光世)、张伯英(张俊)、王子华(王德)、杨公浩(杨密)诸将,近日频聚,虽言所为军事,但营门一闭,内中如何,无人知晓。陛下,值此人心惟危之际,不可不防啊!将犹如此,军心更是……”
赵构细长的凤眼眯缝,苍白如敷垩的脸色,此刻更是难看。
秦桧偷望了一下官家脸色,轻声道:“和议若成,则大局可定,乱兵悍将,实为圣朝之大忌。祖宗之法,早有明训啊……”
赵构微不可察地点点头,闭目挥手,当秦桧长揖退出之后,赵构双目倏睁,一双泛黄的眼瞳,阴森得可怕……
绍兴四年,二月,华国与宋国和议签订,宋主去帝号,称宋王;割让三地;岁贡银、帛。两国以岭南为界,互不侵扰。宋国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尊号,降为郡国。
四月,朝廷下旨,刘光世平叛有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张俊授签书枢密院事。这最为常见的收将权之法,二将岂有不知之理,均以有疾,向朝廷奏呈交出兵权。
按常理,刘光世卸职之后,接任的应当是王德;而张俊卸职之后,接任的应当是杨密。但令人意外的是,接任御前右军的却是另一员南宋宿将解潜;而接任御前巡卫军的,则是张公裕。
这一下,引发了两军严重不满,更令两员大将一肚子火。如果说,接替张俊的解潜,还算是一位老资格宿将,军功资历不在杨密之下,扬密虽有火,却不得不憋着的话,那张公裕接替刘光世,可就令王德火大了。
南宋初的将领,没几个是好脾气的。别的不说,单说上面几位:历史上,解潜就曾与王彦在干过仗,两军因逃卒之事,军士交斗于市,并最终造成王彦被贬,离开八字军。王德,这位号称“王夜叉”的悍将,更是在苗刘之变时,拒绝服从韩世忠的指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