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结局二(5)(4 / 8)
而且您想拥有50%的股权,这样就必须在二级市场上再收购20%,股市风险莫测,这对消息的保密,公司的现金流都是巨大的考验。”
王培信烦躁,心想:那这家壳公司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傅世泽看看王培信,知道他想问啥,但是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看你想要啥,你觉得满意就是好,不满意就是不好,于是解释到:“一般而言,企业买壳上市若着眼于长远发展,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收购一家业绩差甚至是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管理重组,恢复其融资能力;若是希望尽快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则应选择有配股权的上市公司,当然成本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选择规模小,流通股比例低,国家股、法人股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容易实现绝对控股,但是流通盘子太小又不适合二级市场的操作;选择三无概念股和其他股权分散上市公司则容易实现相对控股。”
王培信对傅世泽的解释并不满意——这不等于要我自己判断好不好嘛,如果我有这本事判断,我就不是企业家,我是索罗斯他弟。
傅世泽叹了口气,拿过一张纸写了几个上市公司的名称和代码:“王总,凤霖跟我说起您决定买壳上市后,我脑子里多少有点想法。如果是我自己做这个案子的话,我会对这几家公司展开调查,看看里面有没比较合适的。您要么叫跟您的合作的那家中介公司做一下初步分析,反正多几个选择不是啥坏事,然后您再比较一下,看看哪个最中意。”
傅世泽对王培信说:“反正壳公司都是有问题的,没有问题的公司不会被轻易转手卖掉。”
傅世泽又跟王培信简单的说了一下选择壳公司的几个原则:
1、规模不大、股价也不高。这样可以降低购壳成本,容易收购成功。
2、股东人数在300-1000人。300人以下的公众股东太少,不值得公开交易;而超过1000人,新公司要与这些人联系,并递交资料报告,成本会较高。另外股东太多,收购时遇到的困难总要多一些。
3、负债一定不能高,另外还要注意或有负债。
4、业务与拟上市业务接近,结构简单。
5、当然还不应涉及任何法律诉讼。否则会带来麻烦。
最后傅世泽说:“王总,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跟凤霖讨论,她在华光和天正都是收购小组的成员,她不参与决策,但是分析能力很强,很有经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