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五章 亨之大者,祸国殃民(4 / 5)
。被装上华夏自产的大飞机,运到前线去。
战争持续了半年,基本符合谢润泽为首的中央高层们的预期,这就是一套短平快的组合拳,打完实现了政治目的就拉倒。从准备到开打,到战争结束。合众国方面一直持观望态度,就在华夏军队推进到旧北印王朝的边界线时,合众国的国会才通过了向印度提供军事物资援助的提案。可惜,共和国却适可而止,通过外交途径跟无力支撑战争的印度达成停火协议。
…………
战争结束了,无论其中有过多少阴谋阳谋,壮烈,慷慨悲歌,都随着散去的硝烟随风而逝。正如谢抚云跟叶皓东说的那样,党的威望达到近代的顶点。谢润泽和中央的领导层却发现,没等中央借着声威大震的良机,出台关于限制私有经济投资涉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行业的新规定以前,叶皓东就已跳出来宣布,信义堂将减持名下所有海外矿业能源产业的股份,所得资金将全部被用来投入到国内民生行业中。占据了信义堂白道收入百分之七十比例的矿产能源行业,将在八年内彻底剥离信义堂!
得知信义堂的决议和其内部发生的大变动之后,李援朝在第一时间跟谢润泽通了电话。汇报完具体的情况之后,李援朝表示,他认为这是叶皓东明白了中央的意图,他已经服软了,主动剥离矿业和能源产业,将信义堂内部分化为两个集团,这样的举动正合中央在战前制定的国内部分的目标。失去了矿业和能源,信义堂失去的不仅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最重要的是它松开了唯一卡在国家脖子上的那只小手。无论是加拿大的钾矿还是阿富汗的锂矿,包括远东地区的煤炭和石油都是国家必须的东西。因此,李援朝认为叶皓东诚意十足。
对叶皓东一直持不信任态度的李援朝,对叶皓东的印象,因为大官人的乖觉表现而扭转。把叶皓东视如己出,跟叶皓东相交十余年的谢润泽对此,却持了保留意见。他认为叶大官人是在玩化整为零,以退为进的策略,就看他投资的那几个领域就不难想象,他是打算在国内树立起更高的威望。至于分拆信义堂,只要他叶皓东在位置一天,无论怎么拆,信义堂都是铁板一块。所以限制其发展的战略不能改变,只是可以暂缓几年,毕竟信义堂目前投资的领域都是国家要重点改善的行业,让这小子搞一搞也不错。谢润泽对于党和中央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力,充满信心。
…………
战争结束后这一年,中央发生了一些人事变更。五十出头的洪天明入常了,被任命为党校校长,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