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1章 宁许情深不相负19(4千字)(3 / 6)
瑶从画珐琅花鸟纹瓶、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三个花瓶上一一扫过。
这三个花瓶她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中看过,因为人很多,流动很大,有时候想仔细看,却被后边的游客推着匆匆扫过,故,她去完成作业的时候,也是赶紧拍个照片,回去再研究。
可隔着玻璃,又沉淀了几百年的物件儿,到底是没有摆放在眼前看得清楚。
这画珐琅花鸟纹瓶很有画面感,与她之前所见到的那些全部单纯是乾隆帝这位傲娇的帝王专门秀技术不同,通体以红色珐琅为地,用红、绿、蓝、粉、黄、白等色彩绘太湖石、牡丹、玉兰、绶带鸟纹。画面感很强烈,不完全是各种仿官釉、仿哥釉、防汝釉、窑变釉……等的堆积。
瓶侈口,直颈,鼓腹下收敛,圈足。内壁施浅蓝色珐琅,口、足沿镀金,足内施白色珐琅,光素无款。
画面用晕染技法,红色珐琅地将画面烘托出浓厚热烈的色彩效果,虽在瓶上作图,却与在宣纸上无异,画面生动形象,描绘浓淡有致,画风写实,极其美妙。
再看那粉彩折枝花卉纹灯笼瓶,瓶撇口,短颈,溜肩,筒形腹,圈足。形如灯笼,虽然也很有特点,但相较于画珐琅花鸟纹瓶少了些一眼便能冲击人心灵的强烈的美感。
也许是因为灯笼瓶的造型源于明初,到了乾隆帝这儿,觉得的没什么好创造的心意,故此,此瓶虽也精致,却不过是些松石绿釉和错落有致的莲花、牡丹、月季等纹饰描绘填补空白罢了。
倒是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的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吸引了魏静瑶的注意。
这个在故宫的摆放中可是看不见的,且之前她被乾隆带去过他的个人收藏室,里面许多珐琅彩的花瓶比较拙劣,但却趣味盎然,颇有想法,尤其是那种成熟和稚嫩的画风相交的感觉,想必是最牛的大师级人物也是模仿不来的。
但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小时候署名后居然还要画只小白兔!
若不是亲眼看见,她实在是想象不到清俊高冷的乾隆帝竟也有这么幼稚的时候。
而更让她感到惊讶的是——那些珐琅彩的花瓶之所以成熟幼稚风相交,是因为那是康熙帝和乾隆帝一同制造出来的,他们共同挑选瓶子,画画,上色,烧制,参与了全部过程。
魏静瑶想到他当时给她介绍那些瓶子时的神情,心中也不禁泛起了暖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