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站(2 / 5)
还是同一个年级的,你们俩还瞄准了同一个课题?”
虽然是疑问句,但这老教授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两个人都盯上了同一个课题,其中一个准备得相当充分,从医学到药学再到生物学,都有广泛的涉猎,单单是开题报告中的那些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够发表一篇十分高水平的综述类文章了,一个却顾左右而言他,真相已经很明了了。
当他是傻子呢?
“哎,年轻人啊,还是太焦躁了,务实点搞学术不好么?样样都想和别人看齐,殊不知,你最应该看齐的是自己的目标。”
“我承认,能够考入京大医学部的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但这代表你们目前共存于同一个优秀的集合中,并不代表你们的水平是一样的。有人为了考入京大,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有人根本没怎么认真,轻轻松松就考入了京大。”
“既然扯到了这些题外话,我就同你们多说几句。其实谢书尧这个学生,之前录取的时候,系里争议很高,普遍认为应当征求谢书尧的意见,将她调去外文系,你们知道的,现在外文系的很多老师都没有资格被剑桥大学英语测试中心聘为海外独立研究员,可以十分笃定地说,谢书尧只要按部就班地在外文系读完本硕博,留校任教绝对是没问题的。”
“而且因为谢书尧在剑桥大学有任职,所以她将来留校的时候,极有可能是按照海外人才引进的政策走,直接就是副教授职称,三年之内,只要论文数量足够,评上教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系里的领导都觉得这样对谢书尧更好一些,可最后系主任老孙没同意,为什么呢?”
“孙主任说,我们没有理由把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生往外推,就算谢书尧真的是一时冲动报考了医学部,那又怎样?我们好好教她一年,如果她能入门,那就认真培养,如果入不了医学的门,或者是她觉得学医苦,那就让她升大二的时候转专业去外文系。”
老教授把手一摊,见课堂时间没多少了,索性不再讲,直接同学生们侃起了大山。
“谢书尧本身就是川蜀省的状元,医学部的所有老师都挺关注她的,简单来说,谢书尧去哪个年纪蹭了什么课,系里的老师比你们这些谢书尧的同班同学都要清楚。”
“她相当努力,在入学前,肯定就看过许多的论文,只不过是学的东西比较零散,入学之后,她的水平基本上是指数形式上升,不看实践,单看理论的话,谢书尧的水平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