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站(3 / 4)
说,是‘了解了一下谢书尧对于之后的科学研究安排’。
谢书尧想了想,道:“‘十四五’做完之后,短期之内,可能没办法再从国家承接一些项目了,我打算自己投钱来做一些研究,比如说包萌和杜岳一直都在进行的人体微生物群落研究,我预估是在这个项目中投入六到七个亿的研究经费,还有就是癌症特效药的研究,这是我一直都在进行的研究,大概两个亿就能把研究给做完了。”
“医药高等研究院将来可能会承担一些国家的科研课题,也会面向高校、科研院所来开放一些科研课题,号召一些有能力的研究团队进来,共同突破医药学领域的难题。”
徐康院士明白谢书尧的意思了,不过他还是给谢书尧指了一条路,“你也可以尝试着申请一些国家特批项目,比如说重点药物研发计划等等,在面对欧洲、北美等这些医药研究大国,我们国家还是存在很明显弱势的,很多药物都是高价进口的。”
“之前吧,国家一直都在催我们,让我们尽快研发这些药物,可药物哪是说研发就能研发出来的?要是真有那么容易,我们怎么会被人卡着脖子这么多年?”
“那几年,上面的人只要一开会,就绝对会催我们,连着催了好多年,一点进展都没看到,我觉得他们心凉了,也就懒得催了。”
“直到计算药学出现,我才看到了一些曙光。小谢啊,你这次拿下这个奖,算是给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如果你带头搞,我觉得欧洲和北美那边给我们头上戴的这紧箍咒极有可能就摘掉了。”
“要不咱俩写个项目申请书,直接交到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去,看能不能啃下一块大蛋糕来?”
谢书尧皱眉问,“能啃下多么大的蛋糕?”如果是几个亿这种小钱钱的话,她就懒得费那个事了。
徐康院士挑挑眉,“一个院士和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联手申请项目,怎么着也得几百亿吧。我们你们……我看那京大、清大一年的科研经费都有五六十亿呢,你这个项目打算干个四五年,不得申请个两百亿经费?”
谢书尧吸了口气,在自己的腰包与国家的财政资金面前,她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贫穷。
“好,那就向上面申请项目吧。徐院士,您在这个行业待的时间长,能列一个我们国家急需要用药的单子出来吗?我研究一阵子,写到项目申请书中去,我把项目申请书写好之后,您看看有什么需要添加的,再由您来补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