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了百了(3 / 4)
望着下面不算湍急的水流,陈可欣这才问道:“晨宇,你会游泳吗?”
晨宇莫名其妙地点点头:“会,以前我还经常下河抓鱼。”
陈可欣笑得有点心虚:“那就好!等会我跳下去,你记得把我捞上来。”
晨宇:“????”
陈可欣笑得有点苦涩:“晨宇,你看过《情浅浅雨隆隆》吗?瑶琼阿姨写的。”
晨宇黑线:“没有,我从不看小说。”
陈可欣:“……”
陈可欣的计划是先找了一条离《先锋报》最近的河流,准备模仿《情浅浅雨隆隆》的女主角,来一次轰轰烈烈的跳河。用这种“假自杀”的手段,吸引人群围观,让人群去传递消息,让路人去打电话给《先锋报》的记者来采访他们。这么近的爆炸新闻,《先锋报》的记者是傻了,才会放过一个送上来的饼。
这种做法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就叫制造爆点引流,记者的行为就叫蹭热度。
这个计划并不是临时生成,陈可欣本来打算当成杀手锏来使用的,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
所以说九十年代就是不方便,放在现代根本就用不着这么拼。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活压力大,大多不太关心别人。而且在看惯奇闻的大众的普遍观点里面,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直接去死就行了。跳河跳楼什么的,十有八九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甚至缺德的人带头起哄,逼着当事人快点跳,结果当事人真的架不住跳了下去的事情也不少。就算人真的跳下去,也没有谁会在乎,冷漠的现代人都会觉得是自杀的人自己傻逼。被救下来之后,如果发现是故意作假,浪费警力资源,还有可能会去坐牢。
所以一般想使坏的人直接微博找营销号带节奏就行了。很多都是开头一两张图,内容全靠编。而这种手段的危害性太大,所以导致网警对此类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大,加上实名制的推行,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法外之地了。
但是在这个不是人手一部手机,微博还没有开放出来的年代,陈可欣只有自己亲力亲为。
虽然一哭二闹三上吊很丢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陈可欣也管不来这么多了。
为了让这件事更具戏剧性,她还特别穿上了美美的红色旗袍,准备了特别的故事,试要从视觉听觉心理上抓住人们的眼球,让人印象深刻。
时值七月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