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4)
有点动静公公就在屋子另一边咳嗽,好像他们在干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洪学兵爱面子,往往夫妻两个也很少更深入地交流,这样情况下,能生得出才怪。
不像后世,没孩子还可以抱养,或者代孕,有的人甚至更乐意过丁克生活。在七十年代的山村里,没孩子简直是女人的原罪。
从16岁结婚,现在都9年了,连个孩子都没生出来,原主觉得自己真是罪孽,对不起洪家,更对不起洪学兵,不管做什么都任劳任怨,在大队里干的是男壮劳力的活,能拿到一天最高的10个工分,回家后还做饭、洗衣、养鸡、做鞋、挑水、打柴等等。干的是牛的活,吃的跟鸡一样少,起得比狗还早,睡得比猫还晚。
实情则是书中的男配洪学兵并不知道他是洪老头抱养的。他从小被洪老太夫妇教育作为长子要承担起供养整个家的责任,为这个大家庭尽心尽力,是个典型愚孝男,唯一为自己抗争的就是得到了洪老头父亲的支持,坚持上学,可工作后挣的工资除了他自己必需的生活需要,余下的全寄回了老家给了洪老太夫妇,以报养育之恩。
而洪老头夫妇之所以给洪学兵娶了原主,有多方面原因。
一是原主成分不好是富农,嫁给洪学兵属于高嫁,嫁过来后没什么底气;二是她不识几个字,见识有限,和有学识的洪学兵难以有共同语言,夫妻两个很难处得融洽;三是她个性懦弱好控制,又能牵制洪学兵,免得他在外面找个老婆不听家里使唤就麻烦了;四是原主能吃苦肯干,娶进来家里就像多了条老黄牛一样。
长子长媳这么好用的劳动力,洪老头夫妇怎么舍得他们生孩子,生了孩子后他们小两口有了自己私心,不再为这个大家无私奉献怎么办?所以,他们根本不想让两人多团聚,即使团聚了,也得想办法减少他们生孩子的可能!
就是没有这个原因,洪家也不乐意乔巧去燕京,家里少了这么好用的劳动力不说,去燕京坐车要花一大笔钱,这是洪家人绝对不允许的。
赵新菊与洪老太两人看似矛盾话的原因就在这里。
在洪家,一家人长年说原主生不了孩子,从信心上打击她,另一边又说他们一家对原主好,即使她生不了孩子,洪学兵及他们也没嫌弃她。她一个富农的女儿,嫁到别人家都是受打击的对象,嫁给他们家可算是烧了高香。
在洪老太夫妇这样的安排及洗脑下,原主觉得这个理论没错,一直心甘情愿为这个家奉献。一直到29岁,结婚十三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