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3 / 4)
系着能否继续生存下去了。
这段时间,她一直在花着从洪家带过来及乔妈妈给她的粮票,但再省吃俭用,粮票也越来越少。
之前乔巧已接到乔妈妈的信,说是大队可以给她分粮,不过要她一个月寄回去17元钱,补上工分才可以参与。乔巧知道,这还是支书优待她的结果,即使这样优待,大队里现在并没有多余的粮,再分粮也是秋收之后的事了。
她迫切地想把户口转过来,这样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可以享受领粮票,领油票、布票、糖票、工业券等等待遇了。
事情说定,曾志国就带乔巧去认门。坐在曾志国的自行车上,在行走的路人对他们不断投来的羡慕目光中,两人很快到了地方。
原来以为这个时代大家都没房住,令乔巧意外的是,曾志国竟然是住在一幢用红砖砌成的楼房里。楼高四层,曾志国的房在第三层。房子户型为两室一过道,有单独的厕所与厨房,过道不大,只有六七平方那样,但也足够放下一张桌子及椅子,可以当个餐厅用。
在自行车厂工作一段时间,乔巧也知道了这时候大部分燕京人都是一家人挤在一两间的房内,能住单独一套房子,还是楼房的,非常少见。
“你住这么大的房啊。”
“这是单位的房,我要交房租的。”
只要有房,让她交房租也值得啊,“交多少房租?”
“一个月1块6。”
完全和白送的差不多了,乔巧羡慕不已。
看过曾志国的住处,两人又去了曾志国他妈妈那里,说以后乔巧忙时可以让曾思源去他奶奶那里,晚上乔巧把曾思源带回这边房子就行。
曾志国的父母住的地方更大,地板铺着水磨石,显得特别干净整洁,客厅也更类似后代的客厅,摆着一组硬木沙发。
沙发正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是乔巧很喜欢的领袖《卜算子。咏梅》的词。
字下方的长条几上,摆着一台这个年代少有的电视机,它左边是一台录音机,右边是一个落地钟。
从这些少有的设备上,完全可以看出曾志国出身不俗,这有些出乎乔巧的意料。
不过,看多了后世各种先进了好多代的家电,这些电器只能算是简陋,乔巧只扫了一眼就把目光更放在那副字上,这字落款为潘月明先生,潘先生为当代画坛大师,字也有大家之风。
没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