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娄禹的牛逼(2 / 5)
“小时候左邻右舍都可亲了,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地方了,唉。”
“哈哈,我小时候也这么在巷口跳格子!”
专业人士的孙晓博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他只惊愕地抬头看向霍琅和孔建中:“卧槽!一镜到底!”
颜苏苏不太知道什么叫一镜到底,但她看着这个画面,反向揣测整个拍摄的过程,就知道其中难度。
观众平时看到的许多画面,其实都是几个镜头拼起来的,比如两个主角对话,镜头拍A,A先说一句,然后镜头转B,B再回应一句,实际上,拍摄的时候,这都是分两段拍,分别拍了A和B,再通过后期剪辑“拼”起来的,大部分时候,观众并不会觉察,只感觉好像二人是在流畅对话。
而所谓的一镜到底,是指导演从喊“a”到“cut”,中间不停,镜头不切换,直接一口气拍完,就像这男子从巷口骑车而入、进到面店,中间没有任何剪辑,镜头就是跟着他从巷口一口气拍到了面店这里。
对于弹幕后的观众来说,大概只是觉得跟着男子的视角,十分有画面感,勾起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回忆而已。
但是对于创作者们来说,要达到这个目的却并不简单,这样长的一段镜头,主角、配角、群演、场面调试、灯光、置景、摄影、轨道所有环节,至少涉及上百个工作人员,在这个镜头里要全部精准地完成动作,任何一个人出差错,这段镜头就作废;
譬如男子骑车和老汉打招呼的这个点,摄像机在轨道上去追随捕捉,男子和自行车、老汉抬头的瞬间、镜头的位置,必须完全不差,才能让观众的视角完完整整地看到男子和老汉打招呼的过程。
但凡自行车速快一点,或者摄像机速度慢一点,镜头可能就只拍到男子的背影;要是老头抬头的速度慢一点,镜头就捕捉不到他的神情;更不要说其他还有灯光、道具、布景的工作人员……所有人任何一个出了岔子,从进巷口、到在面店坐下来这一长段镜头就要全部作废,从头再来重拍,这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一镜到底的拍摄难度极大,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名导热衷挑战的运镜方式之一,许多影史上的经典都曾以这种方式拍摄。虽然这段镜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一镜到底的意识却是十分清晰的,这片子可不是现在的作品,在那个资讯不甚发达的年代就能挑战一镜到底,可见导演不是凡人。
这样的镜头,它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