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是桃花盛开(3 / 4)
敲几下石桌,“想去就去,要是哪里不舒服了,一定要赶快告诉夫子。”
顾母隐隐有些担忧,但未说话,儿子急着去书院她是知道的,这让她如何阻拦?
以前的书袋怕是小了,今晚熬夜再给他缝制一个。那个竹编的书箱,放东西正是合适,赶快拿出来清洗一下。还有明日要穿的衣服,刚好新做的那件还未上身,穿上正好。
第二天一大早,顾父和顾驰一起去镇上。顾母早早起来摊了几张鸡蛋饼,里面加些酱菜,用油纸包着,路上吃正好。葫芦里面也装了热水,还特意在自己儿子的葫芦里放了蔗糖,补充些力气。
顾爹背上的竹筐里放了几条肉干和青菜。
不过这些并不是给夫子的。本朝不同以往,圣上提倡读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再像以前一样束脩六礼,无一不少。特意发布公文规定,入学读书只需要缴纳银钱即可。
至于这些吃的,则是因为顾驰家离得比较远,书院有专门管饭的地方,每月缴些银钱,但是没有油水。因此顾父特意带些肉干和青菜 ,给那做饭的掏上一些钱,顾驰就可以每顿吃到肉菜了。
书院很大,穿过正门进去,青石板两旁各种青翠树木,正中央是个小花圃。左边的三排房子是读书的地方,中间用来夫子办公待客,右面几间房子则是吃饭的地方。而书院的夫子则住在后面,离得比较远,穿过一个月洞门才能进去。
本朝之前,只有县和府里才有官学,地方一般都是私塾,但是规模小、束脩高,大部分家庭都没钱入学。
而圣上为了改变这一弊端,在各地乃至镇上建立书院,地方孩子读书不用再去私塾。求知书院是镇上最大的书院,还有很多优秀的夫子,因此周围的村子都把孩子送来。
书院基本划分三个阶段,幼学两年,主要是识字启蒙,学完三字经千字文等还有算学这些基础知识。中学三年,则是背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并深入了解,算学难度也加深。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不断复习巩固,做大量的题目来应对县试、府试。这个阶段也是最困难的,主要依靠自己学习,并没有规定具体学年,只要没有通过院试就可以继续学习。
顾父和顾驰来到夫子办公的地方,许是其他夫子有课,里面只有一位夫子。顾驰上前,把自己情况说了一遍。
那位王夫子有些为难,“之前教导你的那位夫子离开了,我们也不知道你的进度。要不你继续从幼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