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六年后(2 / 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也绝对不是少数。
至于那些红了眼的官员,即便心里再怎么不满,也无话可说,顾驰自踏入官场,所作所为有目共睹,有些举动日后必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陆路贸易往来频繁,大周朝和其他周边小国的联系加强,边疆动.乱也少了不少,国库也更加充盈,学习外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沟通交流做生意都不是问题
如今文正帝又下令准备海上贸易,到时候想必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局面。
随着灌溉工具的推行,还有从周边小国传入的粮种、果种和菜种子等等,粮食产量翻了几番,百姓吃的饱已不是什么难事。
不仅如此,年纪大了或是贫寒人家看不起病,朝廷会出银子,无人赡养的老人朝廷每年也会拨一笔银子,还有各个村子的道路,也逐渐的铺上青石路面,宽阔又干净,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啊!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富起来。
三年前的那一科会试,顾驰大侄子顾问昭名列二甲,去了南方一个小县成了七品县令,而顾驰的其他几个侄子,也算各有所成,有些成了童生或是秀才,有些则去当学徒掌握本领,顾家如同正在旺盛生长的大树,枝繁叶茂。
除了高尚书致仕,温元之几年前也已致仕,朝堂之中,不少老面孔退下,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官员开始崭露头角。
朝堂中还有一件大事,不惑之年的文正帝终于昭告天下,立大皇子周珩为太子。
大皇子既嫡又长,学识品行无一不出色,背后的皇后娘娘仪容淑德,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外祖家也令人放心,不敢存有丝毫外心,即便其他几位皇子的母家暗戳戳的搞事情,抹黑大皇子,但文正帝看的清明,自始至终储君人选便是大皇子。
太子一立,不少官员后悔当初站错队,有些到了今日也不死心,背地里小动作不断。
对于顾驰来说,他孝忠的是为天下百姓担忧的皇帝,他本就是农家子出身,皇子间夺嫡这件事,他不擅长,让他说起官场上的事情头头是道,可后宫的争斗、亦或是皇子间的暗潮涌动,他不会主动卷入其中,如今文正帝还在位,他自是一心为皇帝办事。
大皇子立为太子,在顾驰意料之中,他曾与大皇子有过一段时间的共事,于公于私来说,大皇子都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丝毫不逊于文正帝。
“娘,您找我有事?” 清脆的声音响起,少女穿着碧色的气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