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5)
一年的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元元忙碌中和哥哥姐姐们也书信不断,来到东南沿海最高兴的是有很多海鲜可以吃,非常非常便宜,但是最难过的也是因为海鲜太过便宜,所以这里很穷。
事实上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无论是运输问题还是保鲜问题都局限了东南沿海将海鲜运往内地的辐射度。
在内地,别说活得海鲜贵如黄金,就是晒干的价格也一向是居高不下,但是东西再好,没有买家也没有办法。
古时候早已经有了硝石制冰的法子,但是这个流传度实在是很受局限,最起码无论是被扔到这个穷地方的读书人还是本地苦哈哈拿着命出海的渔民都是不知道,但是作为永国公府的世子,董湛知道啊!
当然办法是知道,但也仅仅限于知道而已,从来没有试验过,不过知道了方法,又是那么简单的,琢磨了两回就有了。
于是因为董湛的到来,这一片的海鲜运输迅速往内地辐射过去,虽然一开始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乱套,但总体来说都是照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这个欣欣向荣的景象却戳痛了别人的肺管子。
为什么?
因为有人收不到便宜的海鲜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啊!这还得了?
无论多穷的地方都有富裕的人,这别是海鲜这一块,只要想办法把海鲜运往内地那就是暴利,制冰之法不过是接触不到的人不知道,对于眼界宽广又有资源的来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所以用低廉的价格收各种海鲜,然后运往内地一直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董湛一来直接把人家母鸡宰了,这就捅了马蜂窝。
一打听,哟,永国公府的世子?很牛逼么?开国功勋必须牛逼啊,就算在京都,能让董家礼让的也算不出一只手,但是他们怕么?
开玩笑,所谓天高皇帝远,谁管你在京都是那个牌面上的人,知道到了这一块地方,那么是老虎也得趴着,是龙也得盘着。
董湛从来不知道就这一个制冰的法子就让他一群人的靶子,先是衙门的事物开始不顺,无论做什么都束手束脚,憋屈又难受。
董湛又不是愣青头,都做了快十年的县令,,下面人的手段就算不是一清二楚,七*八分还是知道的,立刻就明白有人给他使绊子了。
但是董湛不明白啊,他干什么了,就让人给他找茬了?
还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