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4)
晏谈出道以来一直在微博上活跃的死忠粉,组建了微信群。小齐在微信群中和她们打得火热,逐渐形成了官方和粉丝群体一个上传下达的纽带,于是在有了官方授意后,粉丝刷话题就显得非常有针对性了。例如近一段时间,“#晏谈备战艺考#”这一话题就牢牢占据了微博话题榜前三的席位。
晏谈虽然混了十一年的娱乐圈,但他毕竟不是考试专业户,演技甚至一度成为他最大的黑点,而且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考培训,因此除了名气他在考试上显然不占什么优势。来教晏谈的李老师是北京一家大型艺考表演培训机构的校长,他曾是三大艺术院校其中一所的表演系教授,后来索性辞职经商开了培训班。
在李老师看来,晏谈无疑是个好苗子,至少从外形上不会被刷掉,嗓音也没有因为变声而沙哑低沉亦或是尖锐,少年说话依旧温润醇朗。只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训练,连正确的台词发声基础都不懂,但又因为拍过很多戏所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时之间想要改过来比较困难。这也是很多院校愿意录取什么都不会但是有灵气的“白纸”学生的原因。
三大艺术院校的表演考试,无论怎么编排,最终无非都是朗诵、声乐、形体、台词、表演几大类。因为是特训,所以李老师也没让晏谈从基础训练,而是针对他一心想要报考的中央戏剧学院,让他先专注于朗读这一项功课,先把初试给解决了。而基于晏谈本身的嗓音条件,李老师为他推荐了《致橡树》。在疯狂练习朗诵的同时,其他几项也不能忽略,因为最先开考的北京电影学院初试需要考台词、表演和声乐。
晏谈就像一块海绵,在不多的时间里疯狂的吸收那些他从未学过的专业技能知识,高频率的学习让他连晚上做梦都在梦里背着《致橡树》。
北京电影学院的初试是最先开始的,晏谈一大早从保姆车上下来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就遭到了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角度的拍摄,旁边还有不少粉丝前来应援。好在之前林诗音已经和他打过预防针,告诉他艺术院校首天开考必然吸引大批媒体,像晏谈这样已经算是当红的考生自然就是最大噱头,所以他看起来很是从容淡定,和镜头挥了挥手什么也没说就进入了考场排队区。
从考试结果来看,之前李老师对晏谈的各种突击训练效果很是斐然的,他成功的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初试,更是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初试中一举夺得榜首。这样亮眼的成绩也让晏谈的粉丝在微博上高调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