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山行(2 / 5)
王韫心情大好道,“从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少年那里学来的。”
折芳好奇,“什么是赤子之心?”
这一问把王韫问住了,她愣了一两秒。
什么是赤子之心?是有童心?是厚德仁善?是饱经人事变迁,阴谋诡计之后依然保持着纯真本善,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
她发现她竟然真解释不了。她也希望自己能有颗赤子之心,但是太难了。
折芳见王韫怔住,便不再问了,乖乖地道,“姑娘,我不问了。”
王韫回神摇摇头,“等我问过先生再告诉你吧。”
等回门之后,她也要履行之前答应折芳教她识字的事,这些都是早晚的事。
提起荀桢,王韫就忍不住捂脸,她刚刚下意识竟然是跑去问荀桢。
方才和荀桢在屋外分别。王韫一溜烟地跑到屋子里,不回头甚至依旧能感觉到荀桢镇定温和的目光。
之前自己怎么念出那句诗的?甚至还问荀桢是不是仙人。
王韫哀叹。
她发现荀桢的魅力实在是有点大,明明年纪相差如此之多,她的脸却忍不住有点发烫,要是有人以前对她说她会因为一个老人脸红,她绝对会反驳自己没有那么丧心病狂,而现在,王韫对此表示怀疑。
想着荀桢微笑地唤她小友,她就有种跑去见见他的冲动。
自己要是跑去问荀桢什么是赤子之心,会不会非常二缺?如果有人跑来问自己什么是赤子之心,她一定会莫名其妙。
含着蜜饯,王韫摇摇头将脑中的想法甩出,继续去翻手中翻到一半的话本。
她以前就爱看小说,只是古代的排版是竖行又一般不断句,实在是有些痛苦。
古代并非没有标点符号,只是标注不多,又不成体系。
《礼记》 就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的记载
古代读书人能离经辨志,明辨句读,但对王韫而言,掌握这项技能就有些困难了。
最著名的有争议的断句大概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既然如此,那穿越的前辈为何不普及标点符号?
王韫想不通,这些也不是她当下所能烦恼的事,王韫想想也只能遗憾地将其放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