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城44(2 / 4)
的,有什么不行?不信你问你爹去。”
那怎么同,千千万万人里只有他一个最特别。
杨蔓君还想说服他:“我想去也不光是为了租房子,祖姑母的二孙子前年中了探花,说不定到时候你可以与他结交,借鉴经验。这不是很好吗?”
若不是倪之谦向来自尊自立,杨蔓君还想让他去燕家借住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倪之谦见她心心念念都是为了自己,到底也不好太过扫兴,只说:“到时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咱们现在安排得十全十美,到时候没看考中,便全是白瞎。”
杨蔓君一听这话可不依:“怎么会考不中,你一定考的中,不许你乱说。反正我不管,只要你秋天榜上有名,我就要跟祖姑母进京去。”
其实,对于倪之谦来说,是否中举并不是那么重要,他和杨蔓君一起勾勒出的未来图景已足够温馨喜乐。
他本是秭归县人士,家中数代积累下来的许多田地,是当地有名的地主。
奈何父母早亡,家产被亲叔叔全部霸占。当时倪之谦不过十一岁,已通过了童子试,但刻薄的婶婶不愿意为他交束修,逼他辍学去米庄里当学徒赚钱,当做叔婶代养妹妹倪之语的生活费用。
即便倪之谦每月按时支付一笔银钱,婶婶仍是日益苛待之语,甚至连生病时都不愿意给她请医生,最后,一场小小风寒生生熬死了刚满八岁的之语。
倪之谦用当月的学徒月钱安葬了倪之语,之后一把火烧光了倪家祠堂、大宅和田地,漏夜离开秭归县,混在流民里流浪到荆州来。
然而想在家乡之外的地方讨生活并不那么容易,他没有户籍、没有保人,谁也不肯请他做工,连包吃住不给月钱还要伺候店主一家老小的学徒都轮不到他。
倪之谦很快落魄成了小乞儿。
杨安心善,在街上遇到年幼的乞儿总要给他们几个铜板或是馒头包子之类的吃食。
那些孤苦的孩子们每次皆连声感谢,偏倪之谦另类,竟同他说:“大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否用十个铜板换一次你帮我介绍一份工?”
杨安觉得这个孩子有意思,把他带进府学里当杂役。后来发现倪之谦不仅知书识墨,还曾通过童子试,便举荐他当了附学生,也就是没有学籍的插班生。
倪之谦心里感激,向来和杨安一家走得近,多年下来,与杨蔓君也算得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