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12)
亭台楼榭廊道相连的三进大宅子眼睛都转不过来,早就想看看李家安排他们住在啥地方,立马就要点头,结果被李桃儿眼风一扫,登时不敢再开口。
李桃儿随手扶了扶鬓角,正色道:“娘是长辈,她又因欢喜我回娘家才犯了病,我哪能不先去给瞧瞧。”说罢不容置疑的要李二柱带路赶紧去看范氏。
李二柱只得应了。
李家这宅子是李廷恩成为案首之后在县城买下的。因心知肚明绝不可能在出人头地后就能干净利落的把所有人甩下过小家的清净日子,所以李廷恩这宅子买的极大。说是三进,实则比一般人家五进的院子都大,正面后头两进都是大院子套着小院子。两侧也是同样摆开两排屋子,独立成两个院落。能让李家四房人都住的宽宽松松,要是愿意,可以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
这院子的地段不怎么好,在曲江河边上,早前是一个江南道的茶商修建的别院。茶商本以为在三泉县就如同江南道那头,但凡运河两边都是好位置。谁知三泉县的曲江河与江南道的运河不一样。
江南道是大燕重要的粮仓,每年不仅大量的粮食税银要从运河运到京中,作为勾连大燕数条内陆大江大河的扬平运河更是重要的水上要道。这样的扬平运河,有官府定期安排专人清理河道,还有朝廷的水军时不时的巡逻游弋,自然景色怡人。
可河南道不一样。河南道人多走内陆,道内用水路的百姓不多,朝廷更不怎么用得上,就是用的上,那也是多走能行大船,勾通别的道的武义河。而曲江河作为武义河的分支,哪怕流经河南府内五个县城,更大的作用依旧是能给几个堰口注水,保证旱季时能给各个县城的庄稼地里提供灌溉的水源。曲江河上常年累月无人清理,两岸百姓和河上渔民在其中洗马桶,倾倒废水,曲江河便经年弥漫着一股臭气。
这气味在穷苦人家看来不算什么,对过惯好日子的人家而言,却是受不住的。因此曲江河上住的是四处漂流的渔民,两岸安居的是穷苦百姓,大户人家,唯有外地来的茶商不知就里,匆匆忙忙着人买地修了一桩大别院。
是以李廷恩当初买宅子只花了三千两银子。就是如此,在当时也将李廷恩手中的银钱花去了大半。那时有人不忿李廷恩年纪轻轻就中了案首,还置下一大笔家业,背后就有人说李廷恩一朝得志便猖狂,花银子在此处买院子,果然是乡下没有跟脚的人家出身,须知县城的飞鱼巷才是县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聚居的地方。可没多久,朝廷就着令河南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