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真相(4 / 11)
,争先恐后要先将饷银拿在手里。国库必会告急,何况如今永王作乱,许多地方的税银无法及时收上来。
想到这个后果,万重文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骇然道:“若这七百万两银子找不回来。”他没有往下说,似乎是已经不敢再说下去了。
“找不回来,那就是真的天下大乱了。”石定生苦笑一声,说出万重文不敢说的话,他看了看李廷恩,没有责怪,“廷恩,此事你尽力罢。”
原本石定生是有些怪责李廷恩为了将王太后逼退在朝堂之上公然戳穿此事,造成大燕的危局。可冷静下来细细一想,想到永王作乱后大燕无法及时征收税银的后果,他就出了一身冷汗。
若自己的关门弟子不将此事及早戳穿,待到发饷银的时候,收不上税银,就必然要动用国库原本的存银,那七百万两银子,少说也要拿出三四百万两,这些假银,一旦发到驻军手中,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简直叫人毛骨悚然。
若是如此,不如及早戳穿此事,想法子将银子找回来也好,想法子凑银子也罢,都比把假银发下去好得多。
眼睁睁看着大燕天下随时会因七百万两银子陷入危局,石定生这些日子简直夜夜无法安枕,他疲惫的揉了揉眉心,恨道:“难怪太后要还政,她不还政,便是大燕的罪人!”
一直沉默的李廷恩听了这话却摇头笑了,“老师以为太后果真是怕此事无法收场才退居后宫?”
“这……”万重文犹豫了一会儿道:“师弟你的意思是……这宋林生下狱后,太后安置的便是王家的王博文去暂掌户部,负责清查这笔银子的就是王博文,虽说王博文七年前就重病死了。可此事正该太后担起重责来,此时又有人敲了登闻鼓,太后若不是为此还政,还能为了什么?”
李廷恩依旧摇头,他笑道:“师兄,我以为,太后的确是为这失去的七百万两银子退居后宫,可她却不是怕为此事担下重责?”
这一席话,说的所有人都不明白了,就连石定生都在云里雾里。
李廷恩见此,笑容越发深了些,“自接手宋氏一案后,我将宋氏一案的卷宗与文书都翻了个遍。我听了许多人的话,见过不少与宋氏一案有关的官员勋贵。这些人说的话,看起来都极有道理,让我以为,宋氏一案的真相便是如此。老师告诉我,宋氏一案始于寿章长公主对诚侯之情,甚至朝里朝外皆以为如此,我初始也信了,直到我见了诚侯,诚侯告诉我另一番真相。然则此时我却不信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