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三合一)(5 / 13)
像是刚刚的那个稿子,就是出自北方某知名工业大学学生团队的一个狂想。
刘编辑这种老编辑,只要打眼一看,就能在里面挑出许多出不合乎情理、论文内又没有叙述清楚的地方。
在心里暗自摇头,心想年轻人有勇气是好的,刘编辑继续往下打开了邮件。
他习惯性地把滚条拉了一截,看了看这篇论文的作者来历。
咦,B大啊。
B大的论文,他们每个月也能收到那么几篇,一般都有几分可读性,尚可以匀出五六分钟时间看看。
刘编辑抬起眼睛,扫了一眼题目,立刻就笑出声来。
这是什么?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内部构造研究?
这学生哪怕搞一个飞控组件修正,或者是水下弹道研究,也比这个开题要靠谱啊。
最起码那两个都是现有的东西,在现有的东西上进行改进,有想法的、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还是能够办到的。
可是再生药火炮……这个东西,别说华国了,就是A国,现在也没能研制出来呢。
一个学生,怎么大言不惭地写了这么一篇内容,而且居然不是关于某个部件。而是整体都给写出来了?
刘编辑暗自觉得真是胡闹,看了看滚条的长度,又觉得有点可惜。
这篇文章写得不短,有这个精力,作者干什么不好。
怀着惋惜的心情,刘编辑继续往下看去——罢了,就当是为了这个学生花费的工夫,他也多分给对方几分钟的时间。
何况,这个学生既然已经就整个药火炮的内部构造写了这么多,那或许其中真有某个部位是可用的。
到时候发个邮件回去,让他把其他累赘的内容都删掉,专攻一点加以阐述,这篇稿子好生修修,或许还能填充板面。
一边这么想着,刘编辑一边从引言往下读了下去。
别说,这个学生的逻辑和思路都还挺清晰,整个文章被分成几大板块,互相牵连,但内容却不累赘,读起来简直像是夏天撸串时喝了一杯冰啤酒一样,有种难得的爽快。
而且,他阐述的这个理论,虽然天马行空,角度新颖,但是却不失其道理啊。
看看他关于改变浮动芯杆尺寸构造,以此来减少喷射振动固有频率,进而使得舱内压力振荡稳定的思路吧。
一般人首先想的,绝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