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三合一)(6 / 13)
满分冠军不是一个好的数学家》
叶千盈v:大家有事不要只顾着拜我,CMO考生和期末考试考生请往这边走,这里是特意为你们准备的绿色通道,@音乐之声沈瀚音sing
沈瀚音:“……”
啊!失策了!
他眼睁睁地看着,一波波的水花涌起,宛如大海一样,把无助可怜又无辜的,新出炉沈瀚音小锦鲤活活淹没。
————————————
《数字军工》编辑部。
按照自己每天的生物钟习惯,主编开始浏览自己的邮箱,查看自己收到的邮件,以及自己即将发出去的邮件。
在过年之前,他手下的刘编辑曾经给他看了一篇论文。
那篇论文的一作和二作,是B大的两个学生。
按理来说,这类从学生手中出品的论文,通常会总存在一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论点。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杂志一般不会录用学生论文,只在一个小小的特别专栏里设置了版面,每一期会录用一篇学生的论文,以示鼓励的缘故。
因为学生的论文就是不如有实际研究经验的人来的老成、纯熟,更能切中他们需要的要害点。
但是,刘编辑之前拿给他看的这篇论文,显然是个例外。
虽然作者只是两个学生,但在这篇论文里,主编并未感受到学生常有的那种稚嫩笔触。在逻辑清晰、构图合理、数据确切的这份论文中,主编只看到了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看到最后,主编实在为其中精彩的论点而拍案叫绝。
如果不是因为论文结束处的致谢,主编真的会以为,这是哪个自己没记住名字的教授发了一篇论文过来。
这种从理论来推导实验的论文,若是想要刊登,就必须交由专业人士审核。
从主编的私心里,他是很想看到这种新颖的论文能够尽早通过审核,印刷上自己的刊物版面。
但是很可惜,当时已经快过年了。
专家平时也有自己的工作,不是专门给他们审专业论文的。特别是人家好不容易休个假,主编也不能没有眼色。
所以这篇本来只要通过审核,就有很大概率在年后第一期《数字军工》上刊登的论文,因为专家的拖沓而推迟了印刷的时间。
但再怎么拖,现在应该都已经审完了吧。主编在心里暗暗地想道:特别是他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